柴北缘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发布时间:2021-01-16 09:06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牛东地区为代表的山前块状含砾砂岩储层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参数评价困难,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分类效果不理想。基于孔渗、薄片分析、X衍射等岩心测试资料,明确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储层的岩性、岩屑、胶结物及储集空间类型等特征。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曲线均能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且核磁测井数据具有连续性,可将核磁测井数据转换为伪毛管压力曲线并对复杂砂砾岩储层进行分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将储层分成3类,以相同岩心的压汞及核磁实验资料为基础,采用幂函数方法建立了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曲线间的转换模型,可将核磁T2谱转换为随深度连续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柴北缘牛东地区E3储层84块岩心的压汞曲线按照形态进行分类,通过广义神经网络(GRNN)实现全井段伪毛管压力曲线应用于储层类型预测,预测结果与压汞实验分类结果一致,能够为复杂砂砾岩储层类型划分提供理论指导。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构造位置
对E3储层岩心进行孔隙度、渗透率、薄片分析、X衍射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E3储层颗粒直径主要区间为0.04~0.45 mm,粒度分布不均匀,以不等粒砂岩为主,中砂和极细砂质量分数较高,其次为粉砂,含少量砾(图2)。薄片分析表明,E3储层岩石骨架为石英、长石,岩屑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火成岩及碳酸盐岩(图3)。全岩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其中伊蒙混层和伊利石质量分数较高(图4)。由岩心铸体薄片可见,储层空间发育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隙(图5)。E3储层物性发育中等,平均孔隙度为11.5%,平均渗透率为2.1 mD(图6)。图3 E3储层岩屑成分
E3储层岩屑成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联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分类评价致密砂岩储层——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例[J]. 孔星星,肖佃师,蒋恕,卢双舫,孙斌,王璟明. 天然气工业. 2020(03)
[2]延川地区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 贺亚维,张荣军,郭永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3]延安地区长6储层非均性特征[J]. 刘晓峰,梁积伟,郭晓丹,薛旭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4]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金龙2地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为例[J]. 单祥,郭华军,郭旭光,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3)
[5]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J]. 侯科锋,李浮萍,罗川又,张春阳,于春勇,任战利,马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类型浊积岩与油藏关系[J]. 李克永.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7]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孔隙结构实验研究[J]. 刘允隆,张元中,王拥军,王李庚. Applied Geophysics. 2018(02)
[8]延安地区马家沟组风化壳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J]. 曹红霞,吴海燕,尚婷,任星民,高飞,武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
[9]砂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分布影响——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为例[J]. 宫清顺,刘占国,庞旭,李森明,谢琳,朱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1)
[10]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为例[J]. 闫建平,温丹妮,李尊芝,耿斌,蔡进功,梁强,言语.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4)
本文编号:2980538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构造位置
对E3储层岩心进行孔隙度、渗透率、薄片分析、X衍射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E3储层颗粒直径主要区间为0.04~0.45 mm,粒度分布不均匀,以不等粒砂岩为主,中砂和极细砂质量分数较高,其次为粉砂,含少量砾(图2)。薄片分析表明,E3储层岩石骨架为石英、长石,岩屑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火成岩及碳酸盐岩(图3)。全岩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其中伊蒙混层和伊利石质量分数较高(图4)。由岩心铸体薄片可见,储层空间发育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隙(图5)。E3储层物性发育中等,平均孔隙度为11.5%,平均渗透率为2.1 mD(图6)。图3 E3储层岩屑成分
E3储层岩屑成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联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分类评价致密砂岩储层——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例[J]. 孔星星,肖佃师,蒋恕,卢双舫,孙斌,王璟明. 天然气工业. 2020(03)
[2]延川地区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 贺亚维,张荣军,郭永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3]延安地区长6储层非均性特征[J]. 刘晓峰,梁积伟,郭晓丹,薛旭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4]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金龙2地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为例[J]. 单祥,郭华军,郭旭光,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3)
[5]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J]. 侯科锋,李浮萍,罗川又,张春阳,于春勇,任战利,马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类型浊积岩与油藏关系[J]. 李克永.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7]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孔隙结构实验研究[J]. 刘允隆,张元中,王拥军,王李庚. Applied Geophysics. 2018(02)
[8]延安地区马家沟组风化壳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J]. 曹红霞,吴海燕,尚婷,任星民,高飞,武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
[9]砂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分布影响——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为例[J]. 宫清顺,刘占国,庞旭,李森明,谢琳,朱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1)
[10]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为例[J]. 闫建平,温丹妮,李尊芝,耿斌,蔡进功,梁强,言语.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4)
本文编号:2980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