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岔河集油田南部东三段沉积相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0:21
  岔河集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破碎,储层纵向分布零散,地层划分不精细,地层对比难度大,沉积相认识不清。论文在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在标志层的控制下,运用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对比法等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对地层进行了对比划分,将研究区目的层分为4个油层组,即Ed3Ⅰ油组、Ed3Ⅱ油组、Ed3Ⅲ油组和Ed3Ⅳ油组;依据地层及砂砾岩厚度分布与变化趋势、岩石结构及粒度分布变化特征、重矿物组合类型与分布趋势等,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及古地理环境明确了研究区的物源方向,认为岔河集研究区目的层中,南、中、北三个区块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但南部的部分层段存在来自西南方向的物源,北部存在来自东北方向的物源。在沉积古地理背景及区域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岩心相和测井相标志分析,确定了工区沉积相类型,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相沉积。对单井进行了沉积相划分,编绘了沉积相连井剖面图,结合物源方向、沉积背景分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从而建立了沉积相模式。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对Ed3段各油组进行了储层评价,认为研究区储层物性最好的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岔河集油田南部东三段沉积相研究


图2-1岔39-303层序界面岩电特征??2)岩性岩相识别标志??①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水体深度的变化可通过沉积物颜色、岩性的变化反映出来温??

识别标志,岩性,层序界面,岩相


图2-2岔106井反旋回泥岩标志层??通过对各标志层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内钻井、地震等相关资料,并根据岩性、岩石组合、??

等值线图,岔河集油田,等值线图,地层厚度


岔河集油田南部Ed3段地层厚度平面分布等值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edimentary facies interpretation of Gamma Ray(GR) log as basic well logs in Central and Lower Indus Basin of Pakistan[J]. Adeel Nazeer,Shabeer Ahmed Abbasi,Sarfraz Hussain Solang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06)
[2]Submarine fans: A critical retrospective(1950-2015)[J]. G.Shanmugam.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2016(02)
[3]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研究[J]. 贾海波,季汉成,吴智平,李伟,张宏国,王政凯.  现代地质. 2013(05)
[4]饶阳凹陷馆陶组物源方向及其地质意义[J]. 刘鹏,宋国奇,张扬,周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5)
[5]Application of control volume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the black-oil fluid equations[J]. GHOREISHIAN AMIRI S A,SADRNEJAD S A,GHASEMZADEH H,MONTAZERI G H.  Petroleum Science. 2013(03)
[6]测井相-岩相分析技术在复杂岩性中的应用[J]. 宋秋强,张占松,张冲,黄若坤,刘欢.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7)
[7]Pre-stack inversion for 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 prediction:A case study from Tarim Basin,China[J]. Sam Zandong Sun.  Petroleum Science. 2011(04)
[8]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方向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J]. 刘晖,王升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05)
[9]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多物源充填特征[J]. 刘震,张功成,吕睿,沈怀磊,郭瑞,田继先.  现代地质. 2010(05)
[10]Geological Model of Pre-Jurassic Heterogeneous Basement and Hydrocarbon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of “Oil-and-Gas Bearing Contact Zone Horizon” Between Paleozoic and Mesozoic Deposits of Ostaninskoye and Severoostaninskoye Oil-and-Gas Fields(Western Siberi[J]. Kseniya I.Kanakova.  地学前缘. 2009(S1)

博士论文
[1]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研究[D]. 王夏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 田雯.西北大学 2016
[3]非震结合油藏非均质性刻画及在朝阳沟油田二三类区块中应用[D]. 徐启.东北石油大学 2014
[4]东营凹陷滩坝砂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方法研究及应用[D]. 温长云.西南石油大学 2014
[5]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 丛琳.东北石油大学 2011
[6]大庆杏南油田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 张雁.东北石油大学 2011
[7]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 熊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1
[8]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张雷.东北石油大学 2010
[9]三肇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参数及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邓刚.大庆石油学院 2010
[10]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薛军民.西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测井沉积微相研究[D]. 阎媛子.西北大学 2014
[2]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7沉积特征研究[D]. 杨玮.西安石油大学 2014
[3]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6和长8油层组含油性评价[D]. 刘晶晶.西北大学 2013
[4]柴达木盆地北缘MB12井区E3测井相研究[D]. 宫旋.西安石油大学 2013
[5]大庆油田杏六区萨二油组薄互层储层预测[D]. 张吉凯.东北石油大学 2013
[6]辽河断陷东部凹陷欧利坨子油田沙三段沉积特征研究[D]. 周凤春.大庆石油学院 2010
[7]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D]. 张琳璞.中国石油大学 2008
[8]保山气田新近系羊邑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 汪彦.西南石油大学 2006
[9]大庆长垣北部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 文慧俭.大庆石油学院 2002



本文编号:2984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4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