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01-20 23:20
  注水开发油田储集层水淹后电性特征变化复杂,为水淹层的识别和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带来较大困难。采用密闭取心井岩心进行模拟油藏条件下的岩电-相驱实验,分析了采用不同矿化度注入水进行驱替时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驱替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改变、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岩电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高矿化度注入水或地层水驱替时,岩石电阻率总是单调降低,呈"L"形,且物性越好,降低幅度越大;而采用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时,一般呈"U"形或"S"形,且物性越好,电阻率由单调降低变为单调升高的第一拐点含水饱和度越高;注入水体积导致的孔隙结构改变对岩电参数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逐渐增大,在计算剩余油饱和度时,应当考虑在不同的水淹阶段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对岩电参数的影响。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17,38(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


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当注入水与原生地层水存在矿化度差异时,岩心产出水矿化度会逐图11-3Y号岩样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替过程中岩石电阻率

变化图,岩电参数,注入水,驱替


,在计算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时,应当考虑不同水淹阶段饱和水矿化度差异对岩电参数的影响。符号注释a—与岩性有关的岩性系数;b—与岩性有关的常数;I—电阻增大系数;m—胶结指数;n—饱和度指数;R0—岩石完全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Ω·m;Rt—地层电阻率,Ω·m;Rw—地层水电阻率,Ω·m;Sw—含水饱和度,f;—孔隙度,f.参考文献:[1]DABBOUKC,LIAQATA,BEATTIEG,etal.WaterfloodinvuggylayeroftheMiddleEastreservoirdisplacementphysicsunderstood[R].SPE78530,2002.图3不同体积注入水驱替后岩电参数变化图4采用不同矿化度饱和水测量的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表3不同注入水体积驱替对岩电参数的影响胶结指数1.8791.9041.8841.887与岩性有关的常数0.9960.9860.9791.009饱和度指数1.5571.5491.5421.5401.1511.1381.1461.164岩性系数0540100注入水体积(PV)·89·

岩电参数,饱和水,矿化度,规律


第38卷第1期张恒荣,等: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2.2.2岩心饱和水矿化度虽然不含泥质的砂岩岩电参数与地层水矿化度无关,但是对于含泥质砂岩来说并非如此。采用不同矿化度饱和水进行实验测量得到岩电参数(图4)。岩性系数和岩石电阻增大系数变化较小,但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随着饱和水矿化度的升高均呈增大的趋势,尤其在低矿化度范围其增大趋势明显,而当矿化度达到一定值(本次实验为45000mg/L)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含有泥质的岩石颗粒表面偶电层的导电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而矿化度的变化使岩石颗粒表面偶电层的厚度发生改变。研究表明,随着饱和水矿化度增加,偶电层的厚度变小,导致岩石电阻增大系数增大,最终导致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增加[17]。因此,在油田开发中计算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时,应当依据不同的水淹阶段饱和水矿化度的分布范围选取合理的岩电参数。3结论与建议(1)实验分析表明,在驱替过程中,由于离子交换的存在,水驱储集层的岩石电阻率变化特征受注入水矿化度和自身物性的影响呈多种变化特征:当为高矿化度注入水或地层水驱替时,水淹储集层的岩石电阻率呈单调降低特征,物性越好的储集层,水淹越容易,水驱前后岩石电阻率变化幅度越大;而当为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时,岩石电阻率一般呈“U”形或“S”形,且物性越好,第一拐点含水饱和度越高。(2)由于低矿化度水水淹储集层岩石电阻率变化特征的复杂性,同一岩石电阻率可能对应不同含水饱和度,为了避免含水饱和度解释时出现多解的情况,应加强低矿化度水驱替时储集层混合液电阻率变化规律的研究,或在选择注入介质时尽量选择矿化度高于原生地层水的介质。(3)由于注入水对孔隙表面泥质和胶结物的冲刷,水驱对储集层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阻率测井在确定某些储层特性中的作用[J]. G.E.Archie,张庚骥.  测井技术. 2007(03)
[2]不同驱替方式下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的关系[J]. 杨春梅,李洪奇,陆大卫,张方礼,高原,邵英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05)
[3]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J]. 魏斌,张友生,杨贵凯,徐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06)
[4]注水过程中岩石电性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J]. 宋维琪,关继腾,房文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06)
[5]柳东地区岩石电阻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范宜仁,邓少贵,周灿灿.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5)
[6]淡水驱替过程中的岩石电阻率实验研究[J]. 范宜仁,邓少贵,刘兵开.  测井技术. 1998(03)
[7]完全含水多孔岩石电学性质及其孔隙结构实验研究[J]. 毛志强,谭廷栋,林纯增,王青.  石油学报. 1997(03)
[8]水淹层岩石电阻率特性的实验研究[J]. 赵文杰.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5(04)
[9]油层水淹过程中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确定方法[J]. 赵富贞.  新疆石油地质. 1991(04)
[10]注水过程中岩石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J]. 周渤然,林纯增,田中原.  国外测井技术. 1997 (05)

博士论文
[1]油田开发中后期测井响应变化机理及储层性质研究[D]. 杨春梅.石油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2989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9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