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煤系含气系统研究 ——以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1 02:35
  鉴于目前对煤系非常规气含气系统及关键层仍需要系统性的研究,论文基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球物理测井和数学理论等,以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测井层序地层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层序-沉积-测井的含气系统关键层高分辨率识别技术,系统的描述了关键层特征并进行定义,探讨了含气系统的层序控制机理并建立了其时空配置模式,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对自然伽玛数据序列的处理,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累积和控制图(CUSUMIEEMD)的测井层序分析方法,该方法所得的检验量周期性显著、突变点明显,与传统层序地层学所识别的地层旋回和层序界面对应,由此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1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测井层序地层格架,格架内的沉积演化经历了自障壁砂坝-泻湖潮坪、碳酸盐潮坪至浅水三角洲、河流相的沉积过程,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为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陆表海缓坡盆地层序充填模式。(2)基于对测井电阻率数据的处理分析,运用IEEMD-Wavelet降噪后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ISODATA分类)方法识别隔水阻气关键层,该层一般发育于地层基准面上升旋回末期,由此构建了基于层序-沉积-测井的含气系统关...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现存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5 论文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及沉积背景
    2.1 区域地层特征
    2.2 区域构造概况
    2.3 水文地质条件
    2.4 沉积环境
IEEMD的测井层序研究">3 基于CUSUMIEEMD的测井层序研究
IEEMD的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3.1 基于CUSUMIEEMD的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IEEMD的测井层序与传统层序研究对比">    3.2 CUSUMIEEMD的测井层序与传统层序研究对比
    3.3 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
    3.4 层序控因及层序地层模式
    3.5 小结
4 含气系统关键层识别与特征
    4.1 基于IEEMD-Wavelet降噪的ISODATA分类与关键层识别
    4.2 基于层序-沉积-测井的关键层高分辨率识别研究
    4.3 关键层岩石学特征
    4.4 关键层厚度及展布
    4.5 物性特征
    4.6 突破压力
    4.7 力学特征
    4.8 含气系统关键层具体定义
    4.9 小结
5 煤系含气系统特征
    5.1 含气系统划分
    5.2 含气系统内参数变化
    5.3 含气系统特征
    5.4 小结
6 含气系统层序控制机理与时空配置模式
    6.1 层序地层对含气系统的控制机理
    6.2 过渡相煤系含气系统时空配置模式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波变换与Hilbert-Huang变换应用于层序划分的比较[J]. 付文钊,余继峰,杨锋杰,刘华,王玉林,王文娟.  煤炭学报. 2013(S2)
[2]贵州关岭下三叠统永宁镇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与海洋氧化事件[J]. 陈孝红,危凯,张保民,程龙.  中国地质. 2013(05)
[3]国内外页岩气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姜鑫民,秦海啸.  上海节能. 2013(09)
[4]川东北地区烃源岩与沥青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古油藏油源辨识[J]. 李靖,周世新,巩书华,郑朝阳,付德亮.  岩性油气藏. 2013(04)
[5]再论陆相三级层序内四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刘招君,胡菲,孙平昌,孟庆涛,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1)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J]. 翁凯,李鑫,李荣西,张雪,朱瑞静.  特种油气藏. 2012(05)
[7]沉积层序形成机制的海平面变化解释:层序地层学的重要科学命题之二[J].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 2012(04)
[8]中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发展前景[J]. 李建忠,郑民,张国生,杨涛,王社教,董大忠,吴晓智,瞿辉,陈晓明.  石油学报. 2012(S1)
[9]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义[J]. 戴金星,倪云燕,吴小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10]“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J]. 沈玉林,秦勇,郭英海,易同生,邵玉宝,金洪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含煤层气系统及其排采优化[D]. 张政.中国矿业大学 2016
[2]古交区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层气系统[D]. 汪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多煤层含气系统识别研究[D]. 袁学旭.中国矿业大学 2014
[4]饱和CO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 于志超.吉林大学 2013
[5]图像复原中若干问题的正则化模型与算法[D]. 黄丽丽.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 窦新钊.中国矿业大学 2012
[7]基于模式识别方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研究[D]. 杨威.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 杨兆彪.中国矿业大学 2011
[9]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高效储层控制因素研究[D]. 沈玉林.中国矿业大学 2009
[10]海相地层元素、碳氧同位素分布与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发育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为分例[D]. 腾格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004



本文编号:2990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90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