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Y/MIL-101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发布时间:2021-01-26 08:10
通过银、钇双金属改性制备了Ag-Y/MIL-101吸附剂,并对Ag-Y/MIL-101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电镜(SEMEDS)、比表面积(BET)和热重(TG-DTG)表征。考察了Ag-Y/M IL-101金属负载顺序、金属负载浓度、金属溶液用量、负载时间对脱硫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吸附脱硫条件。结果表明,金属改性得到的Ag-Y/MIL-101保持了MIL-101的晶格结构。与M IL-101相比,Ag-Y/MIL-101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下降。适宜Ag-Y/MIL-101的制备条件为:先负载银后负载钇,银离子和钇离子的负载浓度均为30 mmol/L,金属溶液用量均为1 mL,负载时间为8 h。适宜Ag-Y/MIL-101的吸附脱硫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05 g,模拟油为10 mL,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Ag-Y/MIL-101对噻吩的吸附量达到21.7 mg/g。Ag能显著提高MIL-101的吸附硫容,Y能显著提高MIL-101的吸附选择性,因此,Ag-Y/MIL-101吸附剂中Ag和Y的协同作用使其拥有比MIL-101更高的硫容和噻吩脱硫选择性。
【文章来源】:燃料化学学报. 2020,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药品与模拟油
1.2 吸附剂的制备
1.2.1 金属有机框架MIL-101的合成
1.2.2 Ag-Y/MIL-101的制备
1.3 表征方法
1.4 吸附脱硫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表征
2.1.1 吸附剂的XRD分析
2.1.2 吸附剂的SEM分析
2.1.3 吸附剂的BET分析
2.1.4 吸附剂的EDS分析
2.1.5 吸附剂的TG-DTG分析
2.2 制备条件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2.1 金属负载顺序的影响
2.2.2 AgNO3浓度的影响
2.2.3 Y(NO3)3溶液负载浓度的影响
2.2.4 金属溶液用量的影响
2.2.5 金属负载时间的影响
2.3 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条件优化
2.3.1 吸附温度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3.2 吸附时间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4 甲苯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5 吸附剂Ag-Y/MIL-101的再生性能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101负载纳米Ni的制备及储氢性能[J]. 刘菲,赵彦亮,李鹏,梁淑君,王勇智. 复合材料学报. 2018(11)
[2]Study of Isothermal Equilibrium,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on Synthesized CuⅠYⅢY Zeolite[J]. Li Xiaojuan,Song Hua,Chang You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8(02)
本文编号:3000772
【文章来源】:燃料化学学报. 2020,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药品与模拟油
1.2 吸附剂的制备
1.2.1 金属有机框架MIL-101的合成
1.2.2 Ag-Y/MIL-101的制备
1.3 表征方法
1.4 吸附脱硫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表征
2.1.1 吸附剂的XRD分析
2.1.2 吸附剂的SEM分析
2.1.3 吸附剂的BET分析
2.1.4 吸附剂的EDS分析
2.1.5 吸附剂的TG-DTG分析
2.2 制备条件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2.1 金属负载顺序的影响
2.2.2 AgNO3浓度的影响
2.2.3 Y(NO3)3溶液负载浓度的影响
2.2.4 金属溶液用量的影响
2.2.5 金属负载时间的影响
2.3 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条件优化
2.3.1 吸附温度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3.2 吸附时间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4 甲苯对Ag-Y/MIL-101脱硫性能的影响
2.5 吸附剂Ag-Y/MIL-101的再生性能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101负载纳米Ni的制备及储氢性能[J]. 刘菲,赵彦亮,李鹏,梁淑君,王勇智. 复合材料学报. 2018(11)
[2]Study of Isothermal Equilibrium,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on Synthesized CuⅠYⅢY Zeolite[J]. Li Xiaojuan,Song Hua,Chang You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8(02)
本文编号:300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0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