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风城超稠油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1:55
新疆克拉玛依风城油田目前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超稠油油藏。某井区超稠油SAGD先导实验的成功使得SAGD开采技术开始工业化推广,但是风城超稠油油藏的隔夹层发育、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较强,其中隔夹层对注入蒸汽的热传导、渗流会产生一定的阻隔作用,影响了注采井间蒸汽的扩散,对SAGD井组的生产效果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定量评价超稠油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特征和定量识别隔夹层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前期理论研究,调研了X井区东南部齐古祖油藏SAGD部署区内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数据和地震资料,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对J3q3层做了精细的划分,研究了部署区的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结合取心井的岩性、物性分析数据及电测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内目的隔夹层的岩性、电性、物性识别标准,利用辫状河沉积构型模式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地震波形分类等手段,完成了井间隔夹层的预测研究。最后应用隔夹层的精细描述成果,基于Petrel平台创建了研究区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从层内、层间和平面三个方面,定量的评价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J3q...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风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城油田的地理位置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端,在克拉玛依市的0km,归克拉玛依市管辖。风城油田北至哈拉阿拉特山,东镇接壤。地面海拔 280~530m,平均约 380m。新疆风城超地史演化作用的结果,在形成油藏初期,油藏在地震和构,地层中的油气顺着克 乌断裂带的裂缝向上转移到了推上,演变成次生油藏,随着油藏中轻质成分的流失、经过降解的作用,最后演变成了超稠油油藏[53]。取风城 X 井区东南部的 SAGD 部署区齐古祖油藏,工区是形断块,整体构造形态为西南倾向的单斜,中部被近西倾块,研究层位为侏罗系齐古祖 J3q3层(如图 2.1)。项目研料面元为 25×12.5m,该地震分辨率较老资料高,目的层间,地震资料视主频 32Hz。
各小层旋回特征明显;J3q3砂层可分为 J3q31、J3q32、J3q33三个砂层,J3q32内发育 3 个单层,可细分为 J3q32-1、J3q32-2和 J3q32-3三个单砂体,旋回特征明显单砂体之间隔层分布不稳定。研究区内 J3q1层不发育,J3q2层全区发育但为水层含油层主要发育在 J3q3层,为本次研究目的层。根据研究区齐古组岩心描述及电测特征,参考原有地层划分成果,寻找沉标志层和沉积韵律,建立研究区 J3q3层取心井的标志层(如图 2.2),J3q3层顶为两套砾岩层,与其下伏泥岩层电阻率等电测曲线存在明显的台阶,是 J3q3层底划分的标志层;与基线平直的锯齿状电阻率底部是划分 J3q31和 J3q32分界的志层;锯齿状反漏斗状的电阻率的顶为 J3q32和 J3q33分界的标志层。通过对研究区内小层划分对比的研究,目的层各小层沉积厚度变化不大,体纵向较厚,隔夹层普遍发育;砂体横向展布稳定,由西北向东南增厚;隔夹层则随机零星展布且厚度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风城油田重18井区稠油储集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J]. 林伯韬,刘星,陈森,金衍,潘竟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17(05)
[2]海安油田袁家断块阜三段储集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J]. 黄小青,郭鹏,杜悦,呼赞同. 能源与环保. 2017(06)
[3]中国石油进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 尹佳音,唐葆君. 中国能源. 2016(11)
[4]水平井测井解释研究——以风城油田齐古组J3q2和J3q3层段为例[J]. 张娅会,钟自强,席东,李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5]风城陆相超稠油油砂微压裂扩容机理实验研究[J]. 林伯韬,陈森,潘竟军,金衍,张磊,庞惠文. 石油钻采工艺. 2016(03)
[6]稠油油藏井间泥岩夹层对双水平井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J]. 唐帅,刘鹏程,潘莉莉,吴永彬,张金川. 现代地质. 2016(02)
[7]鄂尔多斯盆地X区块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袁烨琪,夏勇,彭遥圆,张芳. 辽宁化工. 2015(12)
[8]利用测井曲线的洛伦兹系数评价地层的非均质性[J]. 岳崇旺,杨小明,钟晓勤,潘保芝,王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5)
[9]鄂尔多斯盆地太阳湾油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谢青,王建民,时圣彪. 岩性油气藏. 2015(04)
[10]非均质性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J]. 钱川川.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3)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级评价[D]. 赵新智.中国地质大学 2012
[2]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油藏工程优化研究与应用[D]. 孙新革.西南石油大学 2012
[3]近岸水下扇储层非均质四维模型研究[D]. 严科.中国石油大学 2009
[4]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D]. 王延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苏14加密区块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及精细地质建模[D]. 邵艳.长江大学 2016
[2]LG油田X259井区长3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 李刚.西安石油大学 2015
[3]风城油田重1井区齐古组油藏储层精细刻画研究[D]. 孟云涛.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序贯指示模拟在储层沉积相建模中的研究及应用[D]. 李顺.吉林大学 2015
[5]孤岛油田渤89块馆上段3-4砂组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 宿文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6]湫岩山1061井区储层特征研究[D]. 杜明.西安石油大学 2013
[7]西峰油田白马北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王谦.西安石油大学 2012
[8]锦16块S1中油藏建模研究[D]. 董琴红.长江大学 2012
[9]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D]. 赵景蒲.中国石油大学 2011
[10]沙则沟区长61储层地质建模[D]. 何廷鹏.西安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1067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风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城油田的地理位置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端,在克拉玛依市的0km,归克拉玛依市管辖。风城油田北至哈拉阿拉特山,东镇接壤。地面海拔 280~530m,平均约 380m。新疆风城超地史演化作用的结果,在形成油藏初期,油藏在地震和构,地层中的油气顺着克 乌断裂带的裂缝向上转移到了推上,演变成次生油藏,随着油藏中轻质成分的流失、经过降解的作用,最后演变成了超稠油油藏[53]。取风城 X 井区东南部的 SAGD 部署区齐古祖油藏,工区是形断块,整体构造形态为西南倾向的单斜,中部被近西倾块,研究层位为侏罗系齐古祖 J3q3层(如图 2.1)。项目研料面元为 25×12.5m,该地震分辨率较老资料高,目的层间,地震资料视主频 32Hz。
各小层旋回特征明显;J3q3砂层可分为 J3q31、J3q32、J3q33三个砂层,J3q32内发育 3 个单层,可细分为 J3q32-1、J3q32-2和 J3q32-3三个单砂体,旋回特征明显单砂体之间隔层分布不稳定。研究区内 J3q1层不发育,J3q2层全区发育但为水层含油层主要发育在 J3q3层,为本次研究目的层。根据研究区齐古组岩心描述及电测特征,参考原有地层划分成果,寻找沉标志层和沉积韵律,建立研究区 J3q3层取心井的标志层(如图 2.2),J3q3层顶为两套砾岩层,与其下伏泥岩层电阻率等电测曲线存在明显的台阶,是 J3q3层底划分的标志层;与基线平直的锯齿状电阻率底部是划分 J3q31和 J3q32分界的志层;锯齿状反漏斗状的电阻率的顶为 J3q32和 J3q33分界的标志层。通过对研究区内小层划分对比的研究,目的层各小层沉积厚度变化不大,体纵向较厚,隔夹层普遍发育;砂体横向展布稳定,由西北向东南增厚;隔夹层则随机零星展布且厚度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风城油田重18井区稠油储集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J]. 林伯韬,刘星,陈森,金衍,潘竟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17(05)
[2]海安油田袁家断块阜三段储集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J]. 黄小青,郭鹏,杜悦,呼赞同. 能源与环保. 2017(06)
[3]中国石油进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 尹佳音,唐葆君. 中国能源. 2016(11)
[4]水平井测井解释研究——以风城油田齐古组J3q2和J3q3层段为例[J]. 张娅会,钟自强,席东,李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5]风城陆相超稠油油砂微压裂扩容机理实验研究[J]. 林伯韬,陈森,潘竟军,金衍,张磊,庞惠文. 石油钻采工艺. 2016(03)
[6]稠油油藏井间泥岩夹层对双水平井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J]. 唐帅,刘鹏程,潘莉莉,吴永彬,张金川. 现代地质. 2016(02)
[7]鄂尔多斯盆地X区块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袁烨琪,夏勇,彭遥圆,张芳. 辽宁化工. 2015(12)
[8]利用测井曲线的洛伦兹系数评价地层的非均质性[J]. 岳崇旺,杨小明,钟晓勤,潘保芝,王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5)
[9]鄂尔多斯盆地太阳湾油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谢青,王建民,时圣彪. 岩性油气藏. 2015(04)
[10]非均质性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J]. 钱川川.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3)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级评价[D]. 赵新智.中国地质大学 2012
[2]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油藏工程优化研究与应用[D]. 孙新革.西南石油大学 2012
[3]近岸水下扇储层非均质四维模型研究[D]. 严科.中国石油大学 2009
[4]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D]. 王延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苏14加密区块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及精细地质建模[D]. 邵艳.长江大学 2016
[2]LG油田X259井区长3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 李刚.西安石油大学 2015
[3]风城油田重1井区齐古组油藏储层精细刻画研究[D]. 孟云涛.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序贯指示模拟在储层沉积相建模中的研究及应用[D]. 李顺.吉林大学 2015
[5]孤岛油田渤89块馆上段3-4砂组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 宿文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6]湫岩山1061井区储层特征研究[D]. 杜明.西安石油大学 2013
[7]西峰油田白马北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王谦.西安石油大学 2012
[8]锦16块S1中油藏建模研究[D]. 董琴红.长江大学 2012
[9]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D]. 赵景蒲.中国石油大学 2011
[10]沙则沟区长61储层地质建模[D]. 何廷鹏.西安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0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