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伦坡拉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9:38
伦坡拉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班戈县境内,是在燕山褶皱期海相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陆相盆地,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及构造隆升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后期的构造隆升对盆地原生油气藏有着强烈的调整改造作用。伦坡拉盆地的勘探程度较低,实际资料和理论认识也比较少,但作为西藏地区唯一获工业性油气流的盆地,不管是勘探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基于伦坡拉盆地实际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料状况,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并吸纳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和勘探最新进展,补充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及相关测试分析工作,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点(钻井)-线(剖面)-面(平面)相结合,系统分析评价伦坡拉盆地烃源岩、储层、保存及温压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定量、动态刻画其油气生排运聚过程,并探讨油气藏的调整改造过程,最后在典型油藏对比解剖的基础上,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总结成藏主控因素,进而预测盆地有利油气成藏区带。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油气地质成藏条件伦坡拉盆地以始新统牛堡组为主要烃源岩,且有机质丰度在不同凹陷不同层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横向上,各层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布总体上有“...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伦坡拉盆地地理位置及构造区划图
16 刘一茗:西藏伦坡拉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图 2.1 伦坡拉盆地地理位置及构造区划图2.2 区域构造特征本节以青藏高原隆升为背景,综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认识,简要介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开合过程以及邻近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而阐述伦坡拉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2.2.1 青藏高原演化青藏高原位于北纬 26°-40°和东经 73°-105°之间,其与南极、北极相提并论为地球“第三极”,被称为“世界屋脊”。早在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其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中认为,青藏高原正是由 “漂移”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所以它是研究大陆动力学这一全球地球科学理论体系的最佳野外实验室(李德威,2003)。青藏高原是一个大型的盆山结构的构造单元(图 2.2),该构造单元又由次一级的 7 个构造地质体所组成,分别被 5 条缝合带所隔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砂砾岩致密化与孔隙成因[J]. 郝景宇,马成宪,李旭文,潘磊,肖继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区)形成与分布规律[J]. 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张国生,杨帆,陶小晚,卫延召,李欣,张成龙,王岚,孙国欣,王颖,高长海.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3]西藏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预测与评价[J]. 刘一茗,叶加仁,曹强,刘中戎,杨宝林. 地球科学. 2017(04)
[4]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模式[J]. 魏巍,陆永潮,刘中戎,潘磊,林卫兵,蹇慧.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1)
[5]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J]. 姜光政,高堋,饶松,张林友,唐晓音,黄方,赵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6]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烃源岩成熟史[J]. 潘磊,曹强,刘一茗,李一腾,汪岩,李智泉.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3)
[7]伦坡拉盆地渐新统丁青湖组油页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杜佰伟,谢尚克,董宇,彭清华,郑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3)
[8]西藏伦坡拉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李一腾,叶加仁,曹强,刘一茗,刘中戎. 特种油气藏. 2016(03)
[9]西藏伦坡拉油气盆地构造沉降浅谈[J]. 刘皓,王婵,邓斌,缪秉魁,邓江红. 矿物学报. 2015(S1)
[10]西藏伦坡拉盆地北缘中深层古近系牛堡组油气成藏分析[J]. 孙玮,李智武,肖秋苟,王兴建,王晨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构造演化[D]. 张玉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西藏班戈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变形特征[D]. 罗贻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太原西山煤田冶峪块体构造的形态学及运动学分析[D]. 宋文龙.太原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3615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伦坡拉盆地地理位置及构造区划图
16 刘一茗:西藏伦坡拉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图 2.1 伦坡拉盆地地理位置及构造区划图2.2 区域构造特征本节以青藏高原隆升为背景,综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认识,简要介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开合过程以及邻近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而阐述伦坡拉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2.2.1 青藏高原演化青藏高原位于北纬 26°-40°和东经 73°-105°之间,其与南极、北极相提并论为地球“第三极”,被称为“世界屋脊”。早在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其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中认为,青藏高原正是由 “漂移”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所以它是研究大陆动力学这一全球地球科学理论体系的最佳野外实验室(李德威,2003)。青藏高原是一个大型的盆山结构的构造单元(图 2.2),该构造单元又由次一级的 7 个构造地质体所组成,分别被 5 条缝合带所隔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砂砾岩致密化与孔隙成因[J]. 郝景宇,马成宪,李旭文,潘磊,肖继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区)形成与分布规律[J]. 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张国生,杨帆,陶小晚,卫延召,李欣,张成龙,王岚,孙国欣,王颖,高长海.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3]西藏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预测与评价[J]. 刘一茗,叶加仁,曹强,刘中戎,杨宝林. 地球科学. 2017(04)
[4]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模式[J]. 魏巍,陆永潮,刘中戎,潘磊,林卫兵,蹇慧.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1)
[5]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J]. 姜光政,高堋,饶松,张林友,唐晓音,黄方,赵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6]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烃源岩成熟史[J]. 潘磊,曹强,刘一茗,李一腾,汪岩,李智泉.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3)
[7]伦坡拉盆地渐新统丁青湖组油页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杜佰伟,谢尚克,董宇,彭清华,郑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3)
[8]西藏伦坡拉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李一腾,叶加仁,曹强,刘一茗,刘中戎. 特种油气藏. 2016(03)
[9]西藏伦坡拉油气盆地构造沉降浅谈[J]. 刘皓,王婵,邓斌,缪秉魁,邓江红. 矿物学报. 2015(S1)
[10]西藏伦坡拉盆地北缘中深层古近系牛堡组油气成藏分析[J]. 孙玮,李智武,肖秋苟,王兴建,王晨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构造演化[D]. 张玉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西藏班戈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变形特征[D]. 罗贻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太原西山煤田冶峪块体构造的形态学及运动学分析[D]. 宋文龙.太原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3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0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