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
发布时间:2021-03-06 12:19
针对地震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多解性影响钻井地质与力学模型预测精度问题,构建了由已钻井段地震速度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预测、待钻地层地质特征预测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3项技术组成的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利用获取的已钻地层的真实信息(速度、层位与对应深度)与井周一定范围内的叠前地震资料,快速完成速度模型修正及偏移成像,对钻头前待钻地层的地质特征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实时修正描述与预测。现场应用证实,该技术实现了钻头前未钻开层段地层特征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的实时描述、预测,及时预报钻头前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同时缩短资料的处理周期,大幅提高了时效性与预测精度,可为钻井方案的优化、施工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并能有效指导现场钻井施工。图10参29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修正前后井周相干数据
图8 修正前后井周相干数据完钻资料证实,本井段3 430 m处破裂压力系数实测值1.67,4 850 m处实测地层孔隙压力系数1.13,修正预测精度均超过90%;泥岩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为8.70%,与邻井井径扩大率20.94%相比减小12.24%。
采用修正地震速度模型建立了三开井段待钻地层的岩石可钻性级值剖面(见图10),结合成像结果和邻井实钻情况,预测3 790 m以浅地层为玄武岩及安山岩,可钻性级值为5.3~8.7,3 790 m以深地层为砂砾岩和泥岩互层,可钻性级值为5.2~7.2。根据可钻性级值选择KPM1642ART与M1655FGA型钻头,优化推荐钻进参数为钻压80~100 k N,转速50 r/min,排量28~30 L/s,泵压17.5 MPa。实钻证明钻头应用及参数优化取得较好的提速效果,三开平均机械钻速4.96m/h,较之邻井的4.09 m/h提高21.3%。A井实践表明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在钻井实时优化指导方面作用明显,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 杨敬雅,李相文,刘永雷,徐博,高江涛,王茂,吴江勇,张泉. 物探与化探. 2019(02)
[2]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J]. 胡文瑞.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3]基于随钻地震测井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以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区块缝洞型储集体为例[J]. 史鸿祥,李辉,郑多明,邹克元,耿长波,刘伟,刘延梅,甄玲霞,张辉,SHIM Y H.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4)
[4]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回顾与展望[J]. 撒利明,杨午阳,杜启振,王成祥,周辉,张厚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5]基于井数据约束的高精度层析速度反演[J]. 白雪,李振春,张凯,宋翔宇,杨国权,尚江伟. 物探与化探. 2015(04)
[6]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技术及其应用[J]. 张东清,吴超,田绘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4)
[7]山前带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研究[J]. 张兵,徐兆涛,王华忠,李辉,周巍,郑小鹏,刘少勇. 石油物探. 2012(06)
[8]区域油田地应力及井壁稳定性综合预测方法[J]. 吴超,刘建华. 断块油气田. 2011(06)
[9]岩石力学参数求取方法进展[J]. 路保平,鲍洪志. 石油钻探技术. 2005(05)
[10]应用随钻地震技术认识钻井地层环境因素[J]. 鲍洪志. 石油钻探技术. 2001(02)
本文编号:3067090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修正前后井周相干数据
图8 修正前后井周相干数据完钻资料证实,本井段3 430 m处破裂压力系数实测值1.67,4 850 m处实测地层孔隙压力系数1.13,修正预测精度均超过90%;泥岩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为8.70%,与邻井井径扩大率20.94%相比减小12.24%。
采用修正地震速度模型建立了三开井段待钻地层的岩石可钻性级值剖面(见图10),结合成像结果和邻井实钻情况,预测3 790 m以浅地层为玄武岩及安山岩,可钻性级值为5.3~8.7,3 790 m以深地层为砂砾岩和泥岩互层,可钻性级值为5.2~7.2。根据可钻性级值选择KPM1642ART与M1655FGA型钻头,优化推荐钻进参数为钻压80~100 k N,转速50 r/min,排量28~30 L/s,泵压17.5 MPa。实钻证明钻头应用及参数优化取得较好的提速效果,三开平均机械钻速4.96m/h,较之邻井的4.09 m/h提高21.3%。A井实践表明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在钻井实时优化指导方面作用明显,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 杨敬雅,李相文,刘永雷,徐博,高江涛,王茂,吴江勇,张泉. 物探与化探. 2019(02)
[2]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J]. 胡文瑞.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3]基于随钻地震测井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以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区块缝洞型储集体为例[J]. 史鸿祥,李辉,郑多明,邹克元,耿长波,刘伟,刘延梅,甄玲霞,张辉,SHIM Y H.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4)
[4]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回顾与展望[J]. 撒利明,杨午阳,杜启振,王成祥,周辉,张厚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5]基于井数据约束的高精度层析速度反演[J]. 白雪,李振春,张凯,宋翔宇,杨国权,尚江伟. 物探与化探. 2015(04)
[6]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技术及其应用[J]. 张东清,吴超,田绘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4)
[7]山前带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研究[J]. 张兵,徐兆涛,王华忠,李辉,周巍,郑小鹏,刘少勇. 石油物探. 2012(06)
[8]区域油田地应力及井壁稳定性综合预测方法[J]. 吴超,刘建华. 断块油气田. 2011(06)
[9]岩石力学参数求取方法进展[J]. 路保平,鲍洪志. 石油钻探技术. 2005(05)
[10]应用随钻地震技术认识钻井地层环境因素[J]. 鲍洪志. 石油钻探技术. 2001(02)
本文编号:3067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6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