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交联酸压裂液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1-03-18 00:36
  对近些年国内外交联酸压裂液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重点对比交联酸的耐温性、携砂性和破胶性,分析交联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交联酸研究现有的不足,对交联酸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并指出通过探索有机酸交联的方法使交联酸向环境友好发展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应用化工. 2020,4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交联酸压裂液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交联酸破胶效果[19]

效果图,交联,室温,沉降速度


交联酸压裂液的携砂性能一般是通过测定支撑剂的沉降速度来评价,通常单颗粒沉降速度最佳应小于0.08 mm/s[33]。表1为国内外研发的部分交联酸的静态携砂能力。可以看出,国内外交联酸的单颗粒沉降速度均小于0.08 mm/s,且随着交联酸的酸浓度提高至20%,支撑剂的沉降速度越来越小,说明交联酸的携砂能力有所提高。2017年,贾文峰报道的交联酸,在室温下可稳定携砂48 h,并且支撑剂的粒径较之前的测试粒径更大(如图2)。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对携砂能力测定的实验温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仅在常温下进行,这并没有达到一般地层的温度要求。并且最高测试温度为80~90 ℃,对于高温深层高达160 ℃的温度要求,所做的携砂能力研究显然不足。


本文编号:3087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87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