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26 20:41
基于露头、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将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梁山组+栖霞组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解剖,识别出梁山组底界面(Ⅰ型)、栖一段与栖二段界面(Ⅱ型)和栖霞组与茅口组界面(Ⅰ型) 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中二叠统栖霞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的SQ1层序对应梁山组+栖一段,上部的SQ2层序对应栖二段。通过栖霞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发现栖霞阶地层存在"底超顶削"的充填规律,统计并绘制SQ1与SQ2层序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对研究区栖霞阶SQ1初期和SQ2期构造—古地理格局进行了恢复,在明确SQ2期为栖霞阶主要成滩期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发育单元及白云岩展布特征,讨论栖霞阶油气储集意义。结果表明:区内栖霞阶存在北西、北东向隆坳分异,汉南隆起、川北隆起、北缘隆起与广元—旺苍凹陷始终控制了区内沉积格局,指出广元—旺苍海槽雏形始于二叠系栖霞阶。研究区岩溶白云岩孔洞型储集层区与环广元—旺苍凹陷周缘的灰岩岩溶型储集层区为有利的勘探区。
【文章来源】:古地理学报. 2020,2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川西北地区栖霞阶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石炭纪末期,云南运动导致川西北地区地层存在普遍的暴露剥蚀,二叠系沉积前古地理格局转变为局部地貌隆坳起伏的缓坡环境(宋文海,1987)。随后,栖霞阶初期广泛的海侵使二叠系覆盖在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等不同时代地层的不整合面之上(陈宗清,2007)。中二叠统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梁山组、栖霞组和茅口组(图2-B)。栖霞阶梁山组(厚2~22im)为一套海侵初期滨岸—沼泽相砂泥岩夹煤层沉积(魏国齐等,2011;赵宗举等,2012;黄涵宇等,2017);受后期持续海侵的影响,栖霞组(厚70~140im)演变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部主要发育泥晶灰岩、粒泥灰岩,局地可见斑状、纹层状云质灰岩,栖霞组中上部为中二叠统最重要的成滩期,以泥粒岩、颗粒岩等相对高能沉积物为特征(田景春等,2014;胡安平等,2018)。栖霞阶末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栖二段颗粒滩大面积暴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王海真等,2013;Xiao et al.,2018)。茅口初期,相对海平面上升,沉积了茅一段典型的眼球状石灰岩(也称之为瘤状灰岩、灰岩—泥灰岩韵律等),该岩性可作为露头剖面栖霞组与茅口组分界的典型岩石学证据(苏成鹏,2017;罗进雄等,2019;Su et al.,2020)。3 层序界面特征
二叠系栖霞阶梁山组与下伏地层界面为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界面,是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黎荣等,2019)。区内该界面之上为梁山组,主要为一套滨岸沼泽、潟湖沉积,偶见滨岸砂坝沉积,岩性主要为泥页岩夹煤层(图4-A,4-B),较纯的砂岩偶有发育,如上述正源剖面(图3-C),泥页岩在GR曲线往往呈现锯齿状高值,而较纯的石英砂岩GR曲线则多为锯齿状或箱状低值(图5-A),成像测井上,泥页岩电阻率较低,显示为暗色薄层条带状,砂岩电阻率较高,显示为亮色条带状(图6-A);界面之下地层岩性特征差异较大,主要包括石炭系、泥盆系的灰岩或云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何家梁剖面梁山组界面之下为石炭系颗粒灰岩(图4-C),志留系泥页岩富含放射性元素Th、K和U,GR曲线往往呈现锯齿状高值(图5-A),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岩、云岩由于所含黏土和有机质含量较低,GR曲线则多为锯齿状或箱状低值(图5-A),成像测井上,志留系泥页岩电阻率较低,显示为暗色薄层条带状,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岩和云岩电阻率较高,表现为亮色中—厚层状(图6-A)。3.2 栖一段与栖二段界面(SB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水超覆沉积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沉积环境与岩石学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为例[J]. 金值民,谭秀成,唐浩,沈安江,乔占峰,郑剑锋,李飞,张世轩,陈雷,周成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03)
[2]华南中二叠统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的思考[J]. 罗进雄,何幼斌,何明薇,陈晓辉. 古地理学报. 2019(04)
[3]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中二叠统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J]. 张本健,王兴志,王宇峰,胡欣,裴森奇,范存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4]四川盆地中西部栖霞组—茅口组孔洞型白云岩储层成因与分布[J]. 周进高,郝毅,邓红婴,谷明峰,潘立银,姚倩颖,杨雨然,娄雪.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2)
[6]阿姆河右岸B区中部卡洛夫-牛津阶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及层序发育模式[J]. 武重阳,于炳松,王红军,阮壮,程传捷,郭同翠,张良杰,程木伟. 现代地质. 2018(05)
[7]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杨跃明,陈聪,文龙,陈骁,粱瀚,刘冉,关旭,罗冰,谢忱. 天然气工业. 2018(08)
[8]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分析[J]. 郑超,王宇峰,汤兴宇,胡欣,孙志昀. 特种油气藏. 2018(04)
[9]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J]. 胡安平,潘立银,郝毅,沈安江,谷明峰.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2)
[10]四川盆地西北部栖霞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关新,陈世加,苏旺,乐幸福,张浩然. 岩性油气藏. 2018(02)
博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 张运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硕士论文
[1]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体系特征[D]. 张运周.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茅口组沉积相研究[D]. 罗兰.西南石油大学 2017
[3]川东地区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D]. 苏成鹏.西南石油大学 2017
[4]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D]. 范昱.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2216
【文章来源】:古地理学报. 2020,2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川西北地区栖霞阶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石炭纪末期,云南运动导致川西北地区地层存在普遍的暴露剥蚀,二叠系沉积前古地理格局转变为局部地貌隆坳起伏的缓坡环境(宋文海,1987)。随后,栖霞阶初期广泛的海侵使二叠系覆盖在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等不同时代地层的不整合面之上(陈宗清,2007)。中二叠统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梁山组、栖霞组和茅口组(图2-B)。栖霞阶梁山组(厚2~22im)为一套海侵初期滨岸—沼泽相砂泥岩夹煤层沉积(魏国齐等,2011;赵宗举等,2012;黄涵宇等,2017);受后期持续海侵的影响,栖霞组(厚70~140im)演变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部主要发育泥晶灰岩、粒泥灰岩,局地可见斑状、纹层状云质灰岩,栖霞组中上部为中二叠统最重要的成滩期,以泥粒岩、颗粒岩等相对高能沉积物为特征(田景春等,2014;胡安平等,2018)。栖霞阶末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栖二段颗粒滩大面积暴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王海真等,2013;Xiao et al.,2018)。茅口初期,相对海平面上升,沉积了茅一段典型的眼球状石灰岩(也称之为瘤状灰岩、灰岩—泥灰岩韵律等),该岩性可作为露头剖面栖霞组与茅口组分界的典型岩石学证据(苏成鹏,2017;罗进雄等,2019;Su et al.,2020)。3 层序界面特征
二叠系栖霞阶梁山组与下伏地层界面为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界面,是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黎荣等,2019)。区内该界面之上为梁山组,主要为一套滨岸沼泽、潟湖沉积,偶见滨岸砂坝沉积,岩性主要为泥页岩夹煤层(图4-A,4-B),较纯的砂岩偶有发育,如上述正源剖面(图3-C),泥页岩在GR曲线往往呈现锯齿状高值,而较纯的石英砂岩GR曲线则多为锯齿状或箱状低值(图5-A),成像测井上,泥页岩电阻率较低,显示为暗色薄层条带状,砂岩电阻率较高,显示为亮色条带状(图6-A);界面之下地层岩性特征差异较大,主要包括石炭系、泥盆系的灰岩或云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何家梁剖面梁山组界面之下为石炭系颗粒灰岩(图4-C),志留系泥页岩富含放射性元素Th、K和U,GR曲线往往呈现锯齿状高值(图5-A),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岩、云岩由于所含黏土和有机质含量较低,GR曲线则多为锯齿状或箱状低值(图5-A),成像测井上,志留系泥页岩电阻率较低,显示为暗色薄层条带状,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岩和云岩电阻率较高,表现为亮色中—厚层状(图6-A)。3.2 栖一段与栖二段界面(SB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水超覆沉积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沉积环境与岩石学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为例[J]. 金值民,谭秀成,唐浩,沈安江,乔占峰,郑剑锋,李飞,张世轩,陈雷,周成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03)
[2]华南中二叠统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的思考[J]. 罗进雄,何幼斌,何明薇,陈晓辉. 古地理学报. 2019(04)
[3]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中二叠统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J]. 张本健,王兴志,王宇峰,胡欣,裴森奇,范存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4]四川盆地中西部栖霞组—茅口组孔洞型白云岩储层成因与分布[J]. 周进高,郝毅,邓红婴,谷明峰,潘立银,姚倩颖,杨雨然,娄雪.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2)
[6]阿姆河右岸B区中部卡洛夫-牛津阶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及层序发育模式[J]. 武重阳,于炳松,王红军,阮壮,程传捷,郭同翠,张良杰,程木伟. 现代地质. 2018(05)
[7]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杨跃明,陈聪,文龙,陈骁,粱瀚,刘冉,关旭,罗冰,谢忱. 天然气工业. 2018(08)
[8]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分析[J]. 郑超,王宇峰,汤兴宇,胡欣,孙志昀. 特种油气藏. 2018(04)
[9]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J]. 胡安平,潘立银,郝毅,沈安江,谷明峰.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2)
[10]四川盆地西北部栖霞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关新,陈世加,苏旺,乐幸福,张浩然. 岩性油气藏. 2018(02)
博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 张运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硕士论文
[1]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体系特征[D]. 张运周.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茅口组沉积相研究[D]. 罗兰.西南石油大学 2017
[3]川东地区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D]. 苏成鹏.西南石油大学 2017
[4]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D]. 范昱.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2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0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