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致密储层成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8 20:52
  通过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演化的影响以及其受控机理的研究,可为有效预测储层提供研究依据。研究区长4+5层位岩性具有粒度较小,成岩作用种类多而复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因此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且呈低孔低渗状,属于致密储层,但该储层含油气性好,有较好的油流显示状态,因此对研究区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的研究对后期该区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手段,结合研究区目的层位已有的研究结果:构造演化、沉积建造等地质信息,针对该区的储层岩石学发育特征,解析研究区孔隙类型特征与结构状态,对研究区成岩作用的各类型特征、成岩阶段的圈定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取得以下收获与认识:(1)经大量地质信息调研,借助宏微观观察研究手段,研究发现整个研究区岩屑颗粒组分上,以低石英、高长石、高云母的共性特点存在,但东北区砂岩不稳定和易溶蚀组分较西部地区更多。高含量长石是后期长石大规模溶蚀形成大量长石溶蚀孔隙的物质基础。(2)成岩作用多样而复杂,体现在成岩方式较多,主要有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等一系列对储层有保护改善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以及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以及胶结...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致密储层成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区域位置图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成岩作用


第一章 引言演化、沉积发育以及研究区的储层地质特征、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方式、储层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以及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等方面的论文并统计整理了研究区目的层位岩性、孔隙特征。在此基础上,整理、观察、描述岩心,同时借助镜下的观察、统计研究成岩作用特征并探讨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量如表 1-1 所示。

区域地质图,长庆油田,区域地质图,鄂尔多斯盆地


8图 2-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图(据长庆油田修改)早古生代(Pz1)的沉积构造演化主要受到古亚洲动力体系的影响,使华北克拉通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整体的升降,加之南北两侧海盆的影响,故鄂尔多斯地块属于陆表海盆阶段。由于鄂尔多斯地块位于秦祁贺三叉裂谷及阴山古陆之间的广阔陆架上,故其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的地层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残余厚度为 200 10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低渗储层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储层为例[J]. 赵习森,党海龙,庞振宇,时丕同,曹尚,丁磊,白璞.  岩性油气藏. 2017(06)
[2]基于孔隙组合类型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李冠男,孙卫,任大忠,刘登科.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6)
[3]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J]. 江南,袁杰,许晓龙,李海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5)
[4]储层岩性控制下的绿泥石对硅质胶结的影响[J]. 孙小龙,林承焰,董春梅,张宪国,马存飞,林建力,谢晶晶.  地球科学. 2017(09)
[5]砂岩储层石英胶结物的SiO2来源研究综述[J]. 袁桃,伊海生,兰叶芳,李启来,金峰.  矿物学报. 2017(Z1)
[6]碎屑岩储集层中绿泥石包膜的研究现状[J]. 马鹏杰,林承焰,张世奇,董春梅,魏孟吉.  古地理学报. 2017(01)
[7]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模式分析[J]. 于华泰.  石化技术. 2016(11)
[8]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J]. 李成,淡卫东,袁京素,辛红刚,张三,马艳丽.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2)
[9]三塘湖盆地火山岩碱性成岩作用及影响[J]. 张景军,田寅,柳成志,于海山,孙玉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现状及勘查开发建议[J]. 路玉林,林燕,易继宁,郭佳,王慧,杨菁.  中国矿业. 2015(10)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沉积特征及古气候演化[D]. 谭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硕士论文
[1]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平地泉组凝灰岩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对孔隙的影响[D]. 王玉娇.西北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长9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微观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D]. 杨哲.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水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 米董哲.西北大学 2014
[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华庆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储层质量的影响[D]. 兰叶芳.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苏里格地区盒8段低渗储层特征及其成因[D]. 林文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鄂尔多斯东北缘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对太行山区构造作用的指示[D]. 苏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7]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沉积体系研究[D]. 康锐.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9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19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