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早成岩期岩溶及其控储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13 05:35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储集层成因,以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4—马五1亚段为例,通过大量岩心及薄片观察,剖析早成岩期岩溶垂向发育特征,探究其溶蚀机理和控储效应。岩石学特征分析表明马五4—马五1亚段主要发育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3类储集岩,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溶模孔、粒间(溶)孔和(溶扩)残余格架孔洞。研究区发育多期向上变浅序列,单一向上变浅序列顶部存在暴露面,暴露面之下的岩溶系统内可见典型的早期暴露溶蚀和充填特征。指示这3类孔隙型储集层发育应与相控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相关,随岩溶强度增加,岩溶作用对储集层的建设性作用转变为破坏性作用。图11参29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及地质背景概略图
砂屑白云岩通常呈灰色—灰褐色,块状,颗粒含量为60%~80%,粒径多为0.2~1.0 mm,大于2 mm的砾级颗粒含量通常少于10%,分选和磨圆较好,多为次圆状—圆状,颗粒间多表现为颗粒支撑,颗粒间多呈点—线状接触(见图3i)。颗粒由泥粉晶白云石构成,当重结晶作用较强时,破坏原岩组构,从而形成(具颗粒幻影的)粉晶白云岩(见图3j)。该类储集岩以粒间(溶)孔发育为特征(见图3i),也可见少量粒内溶孔(见图3m);当粒间渗流物较多时,部分可见渗流物间残余孔隙(见图3i);当重结晶强烈时,则演变为晶间(溶)孔(见图3j)。2.1.2. 2 鲕粒白云岩
从单个(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的序列岩性组合看,岩性从泥质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的变化,反映了海侵初期盐度相对正常,向上逐渐封隔浓缩和咸化。石膏和石盐等蒸发盐类矿物可从高盐度海水中沉淀,从而形成分散状赋存于泥粉晶白云岩中的蒸发盐类矿物。从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的共生组合序列看,向上变浅序列岩性可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向上变为具逆粒序的颗粒白云岩或微生物白云岩,再复变为(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见图4e、图4f),表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应该形成于浪基面之下的低能环境。而在复合的变浅序列中,微生物丘滩之上,仍然出现(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这可能与丘滩体叠置迁移,导致向上逐渐封隔,浪基面扰动深度协同减小有关。结合前述的溶模孔形貌特征,可以认为其古环境应该是从蒸发海水中沉淀成因,而非前人认为的是潮间—潮上环境。据此认为,研究区马五4—马五1亚段存在局限海—蒸发海、局限海—颗粒滩—台坪、局限海—微生物丘、局限海—蒸发海—微生物丘(滩)4种向上变浅的古环境演替序列,其中蒸发海、颗粒滩、微生物丘等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发育于沉积序列的中上部。从复合序列看,表明古环境的向上封隔浓缩也可能与微生物丘(滩)的叠置迁移相关。台地内,向上变浅序列的发育,也说明区内极可能存在高频海退驱动的早期暴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性[J]. 魏新善,魏柳斌,任军峰,蔡郑红,周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2)
[2]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亚段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J]. 刘新社,熊鹰,文彩霞,李凌,王飞燕,何为,杨清宇,肖笛,谭秀成. 沉积学报. 2016(05)
[3]早成岩期喀斯特化研究新进展及意义[J]. 谭秀成,肖笛,陈景山,李凌,刘宏. 古地理学报. 2015(04)
[4]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与储集层评价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J]. 何江,方少仙,侯方浩,阎荣辉,赵忠军,姚坚,唐秀军,吴国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05)
[5]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储层孔隙类型和演化[J]. 方少仙,何江,侯方浩,杨西燕,乔琳,傅锁堂,姚泾利,吴正,阎荣辉,徐黎明. 岩石学报. 2009(10)
[6]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J]. 张宝民,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01)
[7]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 陈景山,李忠,王振宇,谭秀成,李凌,马青. 沉积学报. 2007(06)
[8]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J]. 侯方浩,方少仙,董兆雄,赵敬松,卢蜀秀,吴诒,陈娅娜. 沉积学报. 2003(01)
[9]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和祁连海演变及岩相古地理特征[J]. 付金华,郑聪斌. 古地理学报. 2001(04)
[10]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J]. 马振芳,周树勋,于忠平,潘令红,王宏科.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05)
本文编号:3281457
【文章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47(06)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及地质背景概略图
砂屑白云岩通常呈灰色—灰褐色,块状,颗粒含量为60%~80%,粒径多为0.2~1.0 mm,大于2 mm的砾级颗粒含量通常少于10%,分选和磨圆较好,多为次圆状—圆状,颗粒间多表现为颗粒支撑,颗粒间多呈点—线状接触(见图3i)。颗粒由泥粉晶白云石构成,当重结晶作用较强时,破坏原岩组构,从而形成(具颗粒幻影的)粉晶白云岩(见图3j)。该类储集岩以粒间(溶)孔发育为特征(见图3i),也可见少量粒内溶孔(见图3m);当粒间渗流物较多时,部分可见渗流物间残余孔隙(见图3i);当重结晶强烈时,则演变为晶间(溶)孔(见图3j)。2.1.2. 2 鲕粒白云岩
从单个(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的序列岩性组合看,岩性从泥质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的变化,反映了海侵初期盐度相对正常,向上逐渐封隔浓缩和咸化。石膏和石盐等蒸发盐类矿物可从高盐度海水中沉淀,从而形成分散状赋存于泥粉晶白云岩中的蒸发盐类矿物。从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的共生组合序列看,向上变浅序列岩性可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向上变为具逆粒序的颗粒白云岩或微生物白云岩,再复变为(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见图4e、图4f),表明(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应该形成于浪基面之下的低能环境。而在复合的变浅序列中,微生物丘滩之上,仍然出现(含)溶模孔泥粉晶白云岩,这可能与丘滩体叠置迁移,导致向上逐渐封隔,浪基面扰动深度协同减小有关。结合前述的溶模孔形貌特征,可以认为其古环境应该是从蒸发海水中沉淀成因,而非前人认为的是潮间—潮上环境。据此认为,研究区马五4—马五1亚段存在局限海—蒸发海、局限海—颗粒滩—台坪、局限海—微生物丘、局限海—蒸发海—微生物丘(滩)4种向上变浅的古环境演替序列,其中蒸发海、颗粒滩、微生物丘等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发育于沉积序列的中上部。从复合序列看,表明古环境的向上封隔浓缩也可能与微生物丘(滩)的叠置迁移相关。台地内,向上变浅序列的发育,也说明区内极可能存在高频海退驱动的早期暴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性[J]. 魏新善,魏柳斌,任军峰,蔡郑红,周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2)
[2]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亚段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J]. 刘新社,熊鹰,文彩霞,李凌,王飞燕,何为,杨清宇,肖笛,谭秀成. 沉积学报. 2016(05)
[3]早成岩期喀斯特化研究新进展及意义[J]. 谭秀成,肖笛,陈景山,李凌,刘宏. 古地理学报. 2015(04)
[4]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与储集层评价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J]. 何江,方少仙,侯方浩,阎荣辉,赵忠军,姚坚,唐秀军,吴国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05)
[5]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储层孔隙类型和演化[J]. 方少仙,何江,侯方浩,杨西燕,乔琳,傅锁堂,姚泾利,吴正,阎荣辉,徐黎明. 岩石学报. 2009(10)
[6]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J]. 张宝民,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01)
[7]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 陈景山,李忠,王振宇,谭秀成,李凌,马青. 沉积学报. 2007(06)
[8]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J]. 侯方浩,方少仙,董兆雄,赵敬松,卢蜀秀,吴诒,陈娅娜. 沉积学报. 2003(01)
[9]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和祁连海演变及岩相古地理特征[J]. 付金华,郑聪斌. 古地理学报. 2001(04)
[10]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J]. 马振芳,周树勋,于忠平,潘令红,王宏科.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05)
本文编号:3281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8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