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速度管柱气液两相流算法架构设计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7
  针对速度管柱作业管内与环空两种生产方式中J曲线与IPR曲线的气液两相流算法架构设计及应用问题,基于临界携液流量和流道压降理论,综合考虑储层油气溶解率、气井过载、流体摩擦阻力及IPR曲线模型的合理选择等因素,建立了速度管柱流道压降计算模型。运用插值法和迭代法求解模型,研究分析了输出产量与井底压力及其对应深度的流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管径的连续管速度管柱能提高井底流速,但管径愈小,管内摩擦阻力愈大,导致流道内沿程压力损失增大而影响携液能力,反而不利于气井高效生产;应使生产特性曲线内临界流量点位于J曲线与IPR曲线交点的左侧,且流道内流体流速高于临界携液流速。研究结果可为速度管柱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石油机械. 2020,4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速度管柱气液两相流算法架构设计及应用


速度管柱作业系统

受力图,液滴,椭球,受力


假设倾斜气井流道内上升气源中有一微小液滴,其在液相表面张力及前后压差作用下趋于椭球形。液滴受自身重力、气体对液滴的浮力以及气体对液滴的曳力,如图2所示。椭球形液滴在压力差和界面张力下的平衡条件为:

模型图,压降,流道,模型


流道内流体上升过程中存在不可逆的压力损失,根据流体运动遵循的能量平衡理论及管柱力学分析[15-17],应考虑管内流体重力、摩擦力、动能变化对压降的影响,取单位段长流道模型分析,如图3所示。流体总压降梯度方程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续管尺寸及作业深度对速度管柱的影响研究[J]. 徐云喜,于志军,王海江,汤清源,刘旭辉,杜宇成,李小龙.  石油机械. 2020(02)
[2]水平井钻磨管柱油管组合方式研究及下入安全性分析[J]. 陈文康,冯定,杜宇成,孙巧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11)
[3]机抽—速度管复合排水采气新工艺[J]. 粟超,魏磊,吴甦伟.  天然气工业. 2019(11)
[4]水平井钻磨组合管柱载荷计算方法与应用[J]. 杜宇成,刘旭辉,陈文康,孙巧雷,冯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0)
[5]基于泡沫流体管流模型的速度管柱排采工艺优化——以川西坳陷中浅层气藏为例[J]. 符东宇,李祖友,鲁光亮,傅春梅,王峻峰,唐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02)
[6]连续管速度管柱优化设计软件开发[J]. 贺会群,明瑞卿,屠刚,黄家根,曹光强,蒲晓莉.  石油机械. 2018(11)
[7]连续管排水采气井两相流压降模型评价及优选[J]. 贺会群,明瑞卿,芮群英,雷鸣,曹光强.  石油机械. 2018(10)
[8]海上产水气井速度管柱排采工艺改进与实践[J]. 钟宝库,简家斌,何秀萍,徐玲珑.  石油机械. 2018(05)
[9]基于阶段生产数据的IPR曲线类型及意义[J]. 杨圣贤,严科,段建辉,赵国芳.  特种油气藏. 2017(01)
[10]气井CT速度管柱完井技术理论研究[J]. 王海涛,李相方.  石油钻采工艺. 2009(03)

硕士论文
[1]CT速度管柱排水采气系统设计与技术研究[D]. 苗亮.西安石油大学 2016
[2]连续管速度管柱关键技术研究[D]. 周志稳.长江大学 2016
[3]垂直气井流体相特性研究[D]. 卢雄.西安石油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5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25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