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07 13:01
  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准噶尔盆地南缘主力烃源岩,为进一步加深对其生烃特征与分布的认识,梳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9口井和9条露头剖面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开展了泥岩、碳质泥岩和煤3类岩性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并结合油源对比,开展3种岩性生烃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发育中等—好烃源岩,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发育中等烃源岩,煤是重要的气源岩。侏罗系来源的原油主要来自暗色泥岩的贡献,而八道湾组泥岩在3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最优,规模最大,是主力生油层。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达到0.9%~1.8%时,进入快速生气和排气阶段,是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藏的关键时期,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中心,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2.0%,是寻找大型天然气田的有利区域。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特征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厚度分布

烃源岩,图版,类型,暗色泥岩


准噶尔盆地南缘已发现具有典型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特征的油藏,如高探1井、卡6井、牧5井等油藏[1,8-9],说明南缘侏罗系具有形成规模油藏的能力。本文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暗色泥岩(泥岩和碳质泥岩)应是侏罗系的主力生油层:(1)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煤的原油姥鲛烷与植烷比值(Pr/Ph)绝大多数为3.0~12.0,多数分布在4.0以上,暗色泥岩Pr/Ph绝大多数为1.0~5.0,盆地已发现的典型侏罗系原油,其Pr/Ph为2.5~4.0,与暗色泥岩具有更好的亲缘关系,因此,原油主要来源于暗色泥岩;(2)从侏罗系3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看,八道湾组暗色泥岩规模最大,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也最好(图2),并且从北天山山前到南缘生烃中心,有机质类型更好,丰度更高,生油能力更强,具有大量生油的物质基础,这一特点与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生烃特征一致[22];(3)南缘煤的显微组分中富氢的壳质组含量低,主要以贫氢的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特别是南缘规模最大的西山窑组煤层,壳质组含量普遍低于4.0%[23-27],这与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的显微组分特征相符[28-29],煤的生油气能力主要取决于煤中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因此,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煤层主要作为气源岩,而不是油源岩。2 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

曲线,暗色泥岩,源岩,曲线


(2)侏罗系八道湾组暗色泥岩分布广、规模大、丰度高且类型最好,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是研究区的主力生油层。煤主要作为气源岩而非油源岩,且每吨煤的最大生气量远远高于每吨暗色泥岩,结合煤的厚度分布,煤应是南缘重要的气源岩。(3)准噶尔盆地南缘生烃中心霍玛吐背斜带埋深最大,镜质体反射率超过2.0%,是寻找大型气田的最有利区带,相比而言,四棵树凹陷以生油为主,深层高成熟区应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J]. 陈建平,王绪龙,倪云燕,向宝力,廖凤蓉,廖键德,赵长毅.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3)
[2]四棵树凹陷高探1井高产油气成因与烃源岩特征[J]. 靳军,王飞宇,任江玲,冯伟平,马万云,李思嘉.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2)
[3]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再认识[J]. 程长领.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1)
[4]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史[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朱如凯,彭希龄.  石油学报. 2015(07)
[5]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因研究[J]. 孙平安,卞保力,袁云峰,张兴雅,曹剑.  地球化学. 2015(03)
[6]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J]. 郑金海,向才富,王绪龙,雷德文,杨楠,阿·布力米提,张磊,张越迁,王力宏.  地质论评. 2015(01)
[7]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评价[J]. 龙华山,王绪龙,向才富,雷德文,郭继刚,阿布力米提,郑金海,王力宏,庞雄奇.  现代地质. 2013(05)
[8]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J]. 郭继刚,王绪龙,庞雄奇,雷德文,向才富,龙华山,高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04)
[9]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J]. 雷德文,张健,陈能贵,向宝力.  天然气工业. 2012(02)
[10]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气史[J]. 李吉君,卢双舫,薛海涛,胡国艺,刘文磊.  新疆石油地质. 2010(04)

硕士论文
[1]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生油潜力研究[D]. 郭春清.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2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