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下白垩统沉积相与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19 09:27
下白垩统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主要的勘探层系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新近部署的多口探井均遭遇失利。为指导油气勘探部署,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和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下白垩统残余分布、沉积体系类型及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下白垩统沿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存在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4个集中分布区,从山前向盆地内部减薄尖灭,改变了以往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②古地貌控制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2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厚层水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而扇三角洲由平原和前缘亚相构成,具有厚层短轴粗粒特征。③受原始沉积组分和后期成岩改造影响,下白垩统发育次生孔隙型和原生孔隙型2类储层,储集物性表现为中低孔中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差异分布,喀什北缘和柯东构造带有利储层相对发育。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储层孔隙度演化差异对比
研究发现,塔西南坳陷地质结构垂向上具有分层性,主体表现为古生界与新生界叠加,下白垩统仅发育在山前冲断带一侧。同时,由于挤压的非均一性和塑性滑脱层的发育,盆—山边界在不同段具有逆冲、走滑—逆冲或走滑改造的特点,自山前向盆地内部发育多排叠加构造带。每一排构造带由多个背斜组成,在垂向上则为不同样式的背斜叠加构成[12]。2 构造演化与残余地层分布
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塔西南坳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存在4个地层分区,分别是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图2,表1)。其中,柯东构造带残余分布面积最大,可达4 500 km2,其次为喀什北缘和棋北构造带,而乌泊尔构造带面积最小,仅为1 800 km2。区域上,下白垩统主体厚度变化较大,从200~1 200 m不等,整体表现为从造山带向盆地内部逐渐减薄尖灭,在露头区与下覆侏罗系呈整合接触,而井下则超覆沉积在二叠系和前寒武系古隆起之上,地震剖面上呈古近系底部强反射下强波阻抗、连续—弱连续、平行反射特征,延伸距离在20~60 km不等(图3)。值得注意的是,受昆仑山造山带持续隆升和帕米尔构造楔向东突进影响,棋北构造带北部形成厚度集中的残余地层前锋带,边界断层以北古近系直接覆盖在泥盆系之上,改变了以往下白垩统沿昆仑山前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图3(c)][6-7,9-10]。因此,受原始构造—沉积充填控制和新生代弱构造改造影响,柯东构造带和喀什北缘属于下白垩统优势分布区域,表现为现今残余面积大,东西向厚度稳定,南北向延伸距离远,以厚层砂岩和泥岩充填为特征。图3 塔西南坳陷山前冲断带典型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000 m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曾庆鲁,莫涛,赵继龙,唐永亮,张荣虎,夏九峰,胡春雷,史玲玲. 天然气工业. 2020(01)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南部石盒子组8段为例[J]. 崔明明,李进步,王宗秀,樊爱萍,高万里,李义军,王一. 石油学报. 2019(03)
[3]库车坳陷白垩系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J]. 曾庆鲁,张荣虎,王力宝,赵继龙,佘敏. 沉积学报. 2018(05)
[4]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演化[J]. 任宇泽,林畅松,高志勇,刘景彦,宋宁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9)
[5]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 韩文学,陶士振,胡国艺,麻伟娇,刘丹,彭威龙,冯子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1)
[6]深部埋藏条件下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及储层改造——以济阳坳陷始新统孔店组为例[J]. 谭先锋,黄建红,李洁,高红灿,况昊,蒋威. 地质论评. 2015(05)
[7]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 操应长,金杰华,王艳忠,刘晖.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8]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物源体系和沉积古地理分析[J]. 张英志,林畅松,高志勇,芦刚,任宇泽,宋宁宁,霍志达. 现代地质. 2014(04)
[9]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白垩系沉积相特征[J]. 郭群英,李越,张亮,曾昌民,郭峰,王峰. 古地理学报. 2014(02)
[10]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J]. 何登发,李德生,何金有,吴晓智. 石油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351153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储层孔隙度演化差异对比
研究发现,塔西南坳陷地质结构垂向上具有分层性,主体表现为古生界与新生界叠加,下白垩统仅发育在山前冲断带一侧。同时,由于挤压的非均一性和塑性滑脱层的发育,盆—山边界在不同段具有逆冲、走滑—逆冲或走滑改造的特点,自山前向盆地内部发育多排叠加构造带。每一排构造带由多个背斜组成,在垂向上则为不同样式的背斜叠加构成[12]。2 构造演化与残余地层分布
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塔西南坳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存在4个地层分区,分别是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图2,表1)。其中,柯东构造带残余分布面积最大,可达4 500 km2,其次为喀什北缘和棋北构造带,而乌泊尔构造带面积最小,仅为1 800 km2。区域上,下白垩统主体厚度变化较大,从200~1 200 m不等,整体表现为从造山带向盆地内部逐渐减薄尖灭,在露头区与下覆侏罗系呈整合接触,而井下则超覆沉积在二叠系和前寒武系古隆起之上,地震剖面上呈古近系底部强反射下强波阻抗、连续—弱连续、平行反射特征,延伸距离在20~60 km不等(图3)。值得注意的是,受昆仑山造山带持续隆升和帕米尔构造楔向东突进影响,棋北构造带北部形成厚度集中的残余地层前锋带,边界断层以北古近系直接覆盖在泥盆系之上,改变了以往下白垩统沿昆仑山前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图3(c)][6-7,9-10]。因此,受原始构造—沉积充填控制和新生代弱构造改造影响,柯东构造带和喀什北缘属于下白垩统优势分布区域,表现为现今残余面积大,东西向厚度稳定,南北向延伸距离远,以厚层砂岩和泥岩充填为特征。图3 塔西南坳陷山前冲断带典型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000 m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曾庆鲁,莫涛,赵继龙,唐永亮,张荣虎,夏九峰,胡春雷,史玲玲. 天然气工业. 2020(01)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南部石盒子组8段为例[J]. 崔明明,李进步,王宗秀,樊爱萍,高万里,李义军,王一. 石油学报. 2019(03)
[3]库车坳陷白垩系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J]. 曾庆鲁,张荣虎,王力宝,赵继龙,佘敏. 沉积学报. 2018(05)
[4]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演化[J]. 任宇泽,林畅松,高志勇,刘景彦,宋宁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9)
[5]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 韩文学,陶士振,胡国艺,麻伟娇,刘丹,彭威龙,冯子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1)
[6]深部埋藏条件下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及储层改造——以济阳坳陷始新统孔店组为例[J]. 谭先锋,黄建红,李洁,高红灿,况昊,蒋威. 地质论评. 2015(05)
[7]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 操应长,金杰华,王艳忠,刘晖.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8]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物源体系和沉积古地理分析[J]. 张英志,林畅松,高志勇,芦刚,任宇泽,宋宁宁,霍志达. 现代地质. 2014(04)
[9]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白垩系沉积相特征[J]. 郭群英,李越,张亮,曾昌民,郭峰,王峰. 古地理学报. 2014(02)
[10]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J]. 何登发,李德生,何金有,吴晓智. 石油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351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5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