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古岩溶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21:57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左右,由此可见碳酸盐岩储层的地位和重要性。近几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千米桥等古潜山地区,发现了一大批碳酸盐岩油气田,以古生界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大多数形成于不整合面之下,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长时间的岩溶作用过程,储层规律复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和储层预测难度大。因此,深入开展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研究,掌握古岩溶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古岩溶成因组合分析法”开展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律与成因机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岩溶地貌精细刻画、古水系恢复、古岩溶发育特征、古岩溶充填及演化规律等,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古岩溶地貌类型划分指标体系,采用“古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及精细刻画,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二级地貌单元及12个三级地貌单元。(2)利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开展了古地表水系恢复;围绕岩溶缝洞系统的地...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古岩溶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古潜山,构造位置,奥陶系


轮南古潜山(简称轮古)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的中部,东与草湖凹陷,西与哈拉哈塘凹陷,南与满加尔凹陷相连接,北靠轮台古陆,为东、西、南三大凹陷油气长期运移指向目的区(图2.1)。本次选择的研究区为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其位于轮古油田东部,其范围包括桑南斜坡带、中部斜坡带、桑塔木断垒、轮南断垒等构造单元,即轮南西断裂至桑塔木组尖灭线之间区块,面积约600km2。图 2.1 轮南古潜山东部地区奥陶系古潜山构造位置图2.1.2 勘探开发简况根据各个历史时期所运用勘探技术与认识的差异性,将1987年至今轮南古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⑴第一阶段:1987~1995年的构造勘探阶段。本阶段主要应用常规钻井技术及构造描述技术,共计钻探了轮南1井、轮南8井等45口井,共有17口井获得工业12

勘探历程,古油田


图 2.2 轮古油田勘探历程图⑵第二阶段:1996~1999年构造—储层勘探阶段。随着勘探认识程度的提高,储层预测和油层保护的钻井技术已成为潜山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尤其是1998~1999年,地震相干数据体处理解释技术,欠平衡钻井和大斜度钻井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中,极大的加快了勘探的步伐。到1999年,在中部斜坡钻探了11口井中6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勘探成功率近54.5%,典型代表井有轮古1、轮古2等井。⑶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的岩溶缝洞体系勘探阶段,也是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将现代岩溶学理论与地震储层预测新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岩溶地震解释成图技术、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岩溶地质综合分析技术等以先进的地球物理处理为主体的地震岩溶解释技术系列。另外,油气储层综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古岩溶地貌的斜坡地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位置。钻探了轮古15井等55口井,40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钻井成功率72.7%。古潜山整体含油,储层决定油藏规模,断裂和岩溶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已逐渐为学界所接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轮古油田奥陶系潜山地下河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韩杰,刘俊锋,吴江勇,肖春艳,但光箭,袁源,张少伟.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3)
[2]沉积区—剥蚀区古地貌一体化恢复及古水系研究:以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馆陶组为例[J]. 鲜本忠,王震,马立驰,晁储志,蒲强,景安语,王俊辉.  地球科学. 2017(11)
[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潜山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评价与预测——以轮古7井区以东为例[J]. 张庆玉,梁彬,秦凤蕊,曹建文,淡永,李景瑞.  中国岩溶. 2017(01)
[4]塔北哈拉哈塘加里东期多期岩溶古地貌恢复与洞穴储层分布预测[J]. 淡永,邹灏,梁彬,张庆玉,曹建文,李景瑞,郝彦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3)
[5]塔里木盆地北部露头区与井下古岩溶充填物包裹体特征对比研究[J]. 曹建文,夏日元,张庆玉,梁彬,淡永.  中国岩溶. 2016(01)
[6]塔北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控储控藏作用[J]. 孟祥霞,王宏斌,姚清洲,余建平,代冬冬,杨丽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S1)
[7]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线性体密度法预测[J]. 和虎,蔡忠贤.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5)
[8]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古大陆环境下层控型早成岩期岩溶实例[J]. 肖笛,谭秀成,郗爱华,刘宏,山述娇,夏吉文,程遥,连承波.  古地理学报. 2015(04)
[9]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程飞,韩杰,韩开飞,刘俊峰,崔仕提,罗新生,翟姝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5(03)
[10]塔里木盆地轮古7井区以东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张庆玉,梁彬,曹建文,淡永,李世银,李景瑞,郝彦珍.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2)

硕士论文
[1]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香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D]. 王威.成都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9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