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六区东部Ⅰ块三元复合驱地质特征及分步补孔数值模拟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9-27 19:50
杏六区东部Ⅰ块基础井网开发已达几十年,油层水淹状况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三元复合驱投入开发后,为控制高水淹层的低效无效循环,进一步扩大了聚合物波及体积和挖掘剩余油潜力,需对原未射孔层进行补孔,因此补孔的选择尤为关键。本文依据PETREL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通过模拟计算,判断目前地下油水分布规律后,进一步进行井组补孔方案优化数值模拟,共研究了水井、油井同时补孔,油井补孔(水井已全部射开),水井补孔(油井已全部射开)三种井组33个方案,在不同补孔方案时含水变化规律,提高采收率情况,确定了不同井组最佳补孔方案。研究数据表明:补孔前后对比,高水淹厚度比例由62.22%下降到54.99%。从含水情况看,32口采出井投产初期综合含水为97.56%,水驱空白末期为96.57%,低效无效循环得到一定控制。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杏六区东部I块层面与构造模型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元成果图,通过对沉积相图的数值化工作获得矢量化的沉积相描述数据,在实现上采用单一的整数标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并以 X、Y、Z 数据点形式表示单元平面上不同位置沉积相信息,在沉积相数值化过程中,为了能够精确反映相的分布区域并能够满足网格模型的需要,采样步长取 5m 间隔。沉积相描述成果可作为 Petrel 建模软件的输入数据,并以属性赋值方式建立起沉积相分布模型(图 2.2)。
杏六区东部I块孔隙度分布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芦湖油田樊18-3块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 高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8)
[2]萨北油田北二西区点坝内部侧积层定量表征[J]. 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钟欣欣. 断块油气田. 2011(02)
[3]地震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肖娟. 油气地球物理. 2011(01)
[4]杜8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孙清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6)
[5]离散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J]. 张允,袁向春,姚军,康志江,崔书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03)
[6]相控储层地质建模在剩余油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 陈建阳,田昌炳,李胜利,周新茂,王辉,刘玉梅. 资源与产业. 2010(02)
[7]天然裂缝性油藏的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方法[J]. 姚军,王子胜,张允,黄朝琴. 石油学报. 2010(02)
[8]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J]. 白振强,王清华,杜庆龙,郝兰英,张善严,朱伟,于德水,王贺军. 石油学报. 2009(06)
[9]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J]. 杨辉,文百红,张研,张光亚,刘志舟,吴丰成,卫延召,戴晓峰,胡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04)
[10]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J]. 岳大力,陈德坡,徐樟有,吴胜和,范峥,蒋婷婷. 古地理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阿姆河盆地A区块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及典型气藏地质建模[D]. 黄海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辽河油田欢2-16-304井区精细油藏描述[D]. 张维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储层构型研究[D]. 王代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本文编号:3410522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杏六区东部I块层面与构造模型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元成果图,通过对沉积相图的数值化工作获得矢量化的沉积相描述数据,在实现上采用单一的整数标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并以 X、Y、Z 数据点形式表示单元平面上不同位置沉积相信息,在沉积相数值化过程中,为了能够精确反映相的分布区域并能够满足网格模型的需要,采样步长取 5m 间隔。沉积相描述成果可作为 Petrel 建模软件的输入数据,并以属性赋值方式建立起沉积相分布模型(图 2.2)。
杏六区东部I块孔隙度分布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芦湖油田樊18-3块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 高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8)
[2]萨北油田北二西区点坝内部侧积层定量表征[J]. 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钟欣欣. 断块油气田. 2011(02)
[3]地震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肖娟. 油气地球物理. 2011(01)
[4]杜8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孙清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6)
[5]离散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J]. 张允,袁向春,姚军,康志江,崔书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03)
[6]相控储层地质建模在剩余油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 陈建阳,田昌炳,李胜利,周新茂,王辉,刘玉梅. 资源与产业. 2010(02)
[7]天然裂缝性油藏的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方法[J]. 姚军,王子胜,张允,黄朝琴. 石油学报. 2010(02)
[8]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J]. 白振强,王清华,杜庆龙,郝兰英,张善严,朱伟,于德水,王贺军. 石油学报. 2009(06)
[9]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J]. 杨辉,文百红,张研,张光亚,刘志舟,吴丰成,卫延召,戴晓峰,胡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04)
[10]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J]. 岳大力,陈德坡,徐樟有,吴胜和,范峥,蒋婷婷. 古地理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阿姆河盆地A区块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及典型气藏地质建模[D]. 黄海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辽河油田欢2-16-304井区精细油藏描述[D]. 张维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储层构型研究[D]. 王代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本文编号:341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1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