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岩油藏聚合物驱产聚浓度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10-10 20:55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QD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经历长期注水开发,储集层非均质性变强,裂缝和优势通道发育,后续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采出井产聚浓度高等问题,影响了聚合物驱效果。为认识砾岩油藏聚合物驱产聚浓度变化规律,以该区油藏储集层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动态分析、理论公式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针对聚合物驱生产阶段划分、产聚浓度上升规律、产聚浓度界限图版和聚窜井治理压力下限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生产阶段可以划分为注聚初期、见效高峰期、见效后期和后续水驱4个阶段。见效高峰期一般为2~3 a,高峰期内最大产聚浓度为737.2 mg/L,最大相对产聚浓度不超过0.550,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不超过2.3;140 m和120 m井距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合理范围为2.3~6.0,对应相对产聚浓度为0.276~0.720,产聚浓度为414.0~1 080.0 mg/L;优势通道、压裂裂缝和缝道共存3种聚窜类型井治理的压力下限标准分别是8.0 MPa,10.0 MPa和9.5 MPa.此研究成果对该区及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生产动态调整和聚窜井分类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聚合物驱试验区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图版
进一步研究发现,油井产聚浓度的变化不仅与注采井距和注入量有关,还与聚合物溶液在储集层内的吸附和捕集程度(用运移滞后系数来表征)以及其在水中的扩散和弥散程度(用综合扩散系数来表征)有关。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溶液0.7 PV,注采井距是200 m,驱替速度为0.12 PV/h,根据室内物理试验模拟研究,得到聚合物驱的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分别为0.85和0.42.图3 聚合物驱试验区与扩大区各区域相对产聚浓度对比图
图2 聚合物驱试验区中心井ES7013井聚合物驱效果及阶段划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聚合物溶液在储集层中渗流传输规律公式,预测了砾岩储集层不同井距下的相对产聚浓度[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上多层稠油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主控因素[J]. 未志杰,康晓东,何春百,张健,盛寒.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5)
[2]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例[J]. 徐后伟,王海明,刘荣军,许长福,王晓光,吕建荣.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2)
[3]适于海上油田的聚合物产出浓度快速测定方法[J]. 陈文娟,张健,胡科,檀国荣,薛新生,朱玥珺,靖波,李如茵. 油田化学. 2016(01)
[4]砂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油微观机理——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例[J]. 钱根葆,许长福,陈玉琨,王晓光,刘红现,廉桂辉.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1)
[5]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采指标变化规律[J]. 周丛丛. 断块油气田. 2015(05)
[6]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特征及水驱油规律[J]. 吕建荣,谭锋奇,许长福,孙楠,周元泽,付玮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5(04)
[7]新疆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见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邹玮,陈玉琨,楼仁贵,张强,郭晓璐. 石油知识. 2015(01)
[8]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张代燕,彭永灿,肖芳伟,史燕玲,姚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6)
[9]ASP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J]. 孙灵辉,黄延章,刘卫东,萧汉敏,杨烨. 石油钻采工艺. 2011(01)
[10]聚合物驱采聚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王宏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8)
硕士论文
[1]扶余油田西5-16区块聚合物驱封窜技术研究[D]. 高春平.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二元复合驱化学剂窜流预警方法研究[D]. 吴金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3]水驱和聚合物驱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识别研究[D]. 陶德硕.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9138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聚合物驱试验区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图版
进一步研究发现,油井产聚浓度的变化不仅与注采井距和注入量有关,还与聚合物溶液在储集层内的吸附和捕集程度(用运移滞后系数来表征)以及其在水中的扩散和弥散程度(用综合扩散系数来表征)有关。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溶液0.7 PV,注采井距是200 m,驱替速度为0.12 PV/h,根据室内物理试验模拟研究,得到聚合物驱的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分别为0.85和0.42.图3 聚合物驱试验区与扩大区各区域相对产聚浓度对比图
图2 聚合物驱试验区中心井ES7013井聚合物驱效果及阶段划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聚合物溶液在储集层中渗流传输规律公式,预测了砾岩储集层不同井距下的相对产聚浓度[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上多层稠油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主控因素[J]. 未志杰,康晓东,何春百,张健,盛寒.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5)
[2]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例[J]. 徐后伟,王海明,刘荣军,许长福,王晓光,吕建荣.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2)
[3]适于海上油田的聚合物产出浓度快速测定方法[J]. 陈文娟,张健,胡科,檀国荣,薛新生,朱玥珺,靖波,李如茵. 油田化学. 2016(01)
[4]砂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油微观机理——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例[J]. 钱根葆,许长福,陈玉琨,王晓光,刘红现,廉桂辉.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1)
[5]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采指标变化规律[J]. 周丛丛. 断块油气田. 2015(05)
[6]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特征及水驱油规律[J]. 吕建荣,谭锋奇,许长福,孙楠,周元泽,付玮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5(04)
[7]新疆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见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邹玮,陈玉琨,楼仁贵,张强,郭晓璐. 石油知识. 2015(01)
[8]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张代燕,彭永灿,肖芳伟,史燕玲,姚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6)
[9]ASP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J]. 孙灵辉,黄延章,刘卫东,萧汉敏,杨烨. 石油钻采工艺. 2011(01)
[10]聚合物驱采聚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王宏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8)
硕士论文
[1]扶余油田西5-16区块聚合物驱封窜技术研究[D]. 高春平.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二元复合驱化学剂窜流预警方法研究[D]. 吴金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3]水驱和聚合物驱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识别研究[D]. 陶德硕.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9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2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