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讨论

发布时间:2021-10-30 04:15
  近10年来,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发展迅速,总结国内外成岩作用研究进展、前沿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意义。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与认识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实例,讨论了近年来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热点或发展趋势。认为成岩作用研究在物源对砂岩类型及其成岩演化路径的制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其产物、热动力学与超压背景对成岩作用与孔隙发育的影响,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与储集层低渗-致密化时序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正在向将微观尺度成岩作用研究与盆地流体、盆地动力学与热动力学过程等宏观大尺度背景相结合的由源到汇的沉积作用过程、埋藏、烃类成熟与油气充注成藏、构造演化与流体活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动态及定量演变机制研究方向发展。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与业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一起,在成岩作用研究精细程度、研究深度与广度、最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之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共同努力,以期推动中国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的进程。 

【文章来源】:古地理学报. 2020,2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讨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砂岩碎屑与胶结物含量直方图(据罗静兰等,2014;有修改)

关系图,砂岩,物性,机制


L-Gra区珠海组上覆沉积地层较厚,静岩压实作用强度较大;MH-Gra区珠海组上覆沉积地层较薄,静岩压实作用强度应该相对较弱。但薄片显微镜下统计与计算结果显示,L-Gra区与MH-Gra区珠海组砂岩中颗粒间线—凹凸接触者基本相当(平均分别占56.2%和53.7%),但MH-Gra区砂岩由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丧失(平均30.4%)明显高于L-Gra区(平均25.2%),且随Gra的升高,等孔隙度与等渗透率的埋深显著变浅,在埋深较浅处(2300~2500im)砂岩的物性即开始变差(图3)。而在L-Gra区,珠海组储集层属于正常成岩演化过程,砂岩在3500im埋深处其物性才逐渐变差,孔渗降低较少、较缓慢(图3)。MH-Gra区和受异常热影响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孔隙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显示出异常热成岩演化特征,高的增温速率所产生的热压实效应使压实作用强度增加,压实减孔速率增高,由热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丧失率增大。因此,热压实作用是MH-Gra区和热异常区储集层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成岩作用。图3 不同地温梯度下砂岩等孔隙度与等渗透率埋深下限变化规律(据李弛等,2019;有修改)

关系图,砂岩,地温梯度,物性


图2 不同受热机制区砂岩物性与埋深和温度关系图(据Lei et al.,2018;有修改)1.3.3 高地温梯度和升温速率导致的黏土矿物热异常转化影响了储集层的物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古近系“源-汇”系统控砂原理定量分析[J]. 胡贺伟,李慧勇,于海波,肖述光,徐伟.  古地理学报. 2020(02)
[2]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储层致密化与石油成藏的关系[J]. 马立元,邱桂强,刘春燕,胡才志,罗源.  沉积学报. 2020(03)
[3]深水浊流沉积综述[J]. Henry W.Posamentier,Venkatarathnam Kolla,刘化清.  沉积学报. 2019(05)
[4]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J]. 孙龙德,邹才能,贾爱林,位云生,朱如凯,吴松涛,郭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5]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罗静兰,何敏,庞雄,李弛,柳保军,雷川,马永坤,庞江.  石油学报. 2019(S1)
[6]中国湖相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李相博,刘化清,潘树新,王菁.  沉积学报. 2019(05)
[7]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J]. 朱筱敏,谈明轩,董艳蕾,李维,秦祎,张自力.  沉积学报. 2019(01)
[8]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勘探的主要进展与科学问题[J]. 何登发,马永生,刘波,蔡勋育,张义杰,张健.  地学前缘. 2019(01)
[9]构造成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 袁静,俞国鼎,钟剑辉,董志芳,谢君,单康.  沉积学报. 2018(06)
[10]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J]. 代军治,高菊生,钱壮志,张龙斌,周金隆,李平,高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6)

博士论文
[1]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珊瑚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古气候研究中的意义[D]. 邹洁琼.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本文编号:3466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66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