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浅北区油藏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6:08
高浅北区油藏地质储量为1450×104t,油藏温度为65℃,地层水矿化度为1584mg/L。油藏平均有效渗透率442.3mD,平均孔隙度为30.3%,属高孔高渗储集层。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多为中等非均质,但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大孔道发育。高浅北区油藏1991年投入开发,油井见水以后含水快速上升,边底水持续推进,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高度分散。2000年以后,开始进行调剖,最初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从第五次调剖后,调剖的效果变差,含水上升。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率(97.31%)、低采出程度(20.29%)的状况,亟需探讨有效的控水增油方法。高浅北区油藏采用强凝胶调剖改善油藏的层间非均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调剖轮次的增加,调剖的效果逐渐变差。由于油藏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会对驱替流体的波及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采用弱凝胶深部调驱进行深部处理,改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采用活性体系降低剩余油油水界面张力,启动剩余油,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采用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弱凝胶体系注入地层后,可以增加水相流度,控制黏性指进现象,扩大波及体积;表面活性剂...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构造图??本区地层水水型主要为NaHC03型,地层水总矿化度为854mg/L?4047mg/L,平均??为1584mg/L
图1-2研宄思路图??
实验用聚合物HPAM实物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面活性剂驱室内评价实验研究[J]. 廖茂林,付铭,戴峰. 当代化工. 2017(09)
[2]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J]. 付国强,王克亮. 当代化工. 2016(03)
[3]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研究[J]. 颜学敏,罗跃.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01)
[4]碳酸盐岩油藏聚合物凝胶体系调驱参数优选[J]. 周泳泉,宋考平,杜庆龙,翟冰. 当代化工. 2015(11)
[5]渤海油田多轮次凝胶调驱参数优化实验研究——以LD5-2油田A22井为例[J]. 张云宝,薛宝庆,卢祥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04)
[6]调剖驱油技术中弱凝胶体系研究进展[J]. 许定佳,郑永付,张松,赵莹莹,李文卓,沈丁丰. 化工进展. 2015(05)
[7]裂缝油藏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调驱室内实验[J]. 周俊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1)
[8]聚丙烯酰胺-Cr3+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J]. 孙斐斐,林梅钦,王玉功,汪小宇,张林,董朝霞,朱道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06)
[9]塔中402CⅢ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J]. 赵冀,方吉超,周代余,赵健慧,崔仕提,戴彩丽,赵红. 油田化学. 2014(03)
[10]五里湾长6油藏“可动凝胶+表面活性剂”技术研究及应用[J]. 慕立俊,刘笑春,何玉文,何磊,韩涛,任礼.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 赵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2]北布扎奇油田弱凝胶调驱技术研究[D]. 吴瑞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1
[3]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应用基础研究[D]. 杜玉洪.西南石油学院 2005
[4]弱凝胶驱油技术研究[D]. 李永太.西南石油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HPAM弱凝胶交联体系结构及流变性研究[D]. 章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6
[2]狮子沟高矿化度油藏复合深部调驱技术研究[D]. 叶文瀚.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聚驱后凝胶+表活剂(二元)交替注入驱油实验研究[D]. 董欣.大庆石油学院 2010
[4]超低界面张力驱提高采收率对渗透率的适应性研究[D]. 吴天江.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聚驱后段塞凝胶驱+表活剂驱可行性研究[D]. 于海明.大庆石油学院 2009
[6]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超分子体系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D]. 郭颖.山东大学 2006
[7]调与驱及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 金发扬.西南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66206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构造图??本区地层水水型主要为NaHC03型,地层水总矿化度为854mg/L?4047mg/L,平均??为1584mg/L
图1-2研宄思路图??
实验用聚合物HPAM实物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面活性剂驱室内评价实验研究[J]. 廖茂林,付铭,戴峰. 当代化工. 2017(09)
[2]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J]. 付国强,王克亮. 当代化工. 2016(03)
[3]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研究[J]. 颜学敏,罗跃.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01)
[4]碳酸盐岩油藏聚合物凝胶体系调驱参数优选[J]. 周泳泉,宋考平,杜庆龙,翟冰. 当代化工. 2015(11)
[5]渤海油田多轮次凝胶调驱参数优化实验研究——以LD5-2油田A22井为例[J]. 张云宝,薛宝庆,卢祥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04)
[6]调剖驱油技术中弱凝胶体系研究进展[J]. 许定佳,郑永付,张松,赵莹莹,李文卓,沈丁丰. 化工进展. 2015(05)
[7]裂缝油藏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调驱室内实验[J]. 周俊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1)
[8]聚丙烯酰胺-Cr3+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J]. 孙斐斐,林梅钦,王玉功,汪小宇,张林,董朝霞,朱道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06)
[9]塔中402CⅢ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J]. 赵冀,方吉超,周代余,赵健慧,崔仕提,戴彩丽,赵红. 油田化学. 2014(03)
[10]五里湾长6油藏“可动凝胶+表面活性剂”技术研究及应用[J]. 慕立俊,刘笑春,何玉文,何磊,韩涛,任礼.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 赵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2]北布扎奇油田弱凝胶调驱技术研究[D]. 吴瑞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1
[3]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应用基础研究[D]. 杜玉洪.西南石油学院 2005
[4]弱凝胶驱油技术研究[D]. 李永太.西南石油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HPAM弱凝胶交联体系结构及流变性研究[D]. 章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6
[2]狮子沟高矿化度油藏复合深部调驱技术研究[D]. 叶文瀚.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聚驱后凝胶+表活剂(二元)交替注入驱油实验研究[D]. 董欣.大庆石油学院 2010
[4]超低界面张力驱提高采收率对渗透率的适应性研究[D]. 吴天江.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聚驱后段塞凝胶驱+表活剂驱可行性研究[D]. 于海明.大庆石油学院 2009
[6]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超分子体系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D]. 郭颖.山东大学 2006
[7]调与驱及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 金发扬.西南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66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6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