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开发后期大庆葡北油田复合砂体精细描述及三维表征

发布时间:2021-11-21 22:34
  大庆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现阶段油藏描述已经达到了沉积时间单元内流动单元的划分。虽然储层研究尺度已经如此精细,但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单成因砂体之间空间上的连通性,尤其忽略了砂体间垂向连通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造成了葡北油田储层注水开发效果整体不高,剩余油储量大,并且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厚油层中的现象。在研究区,厚油层主要存在于由垂向上和平面上相互连通的多个单成因砂体组成的复合砂层内。因此,为了更好的挖潜剩余油,我们需要重新选取合适的储层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复合砂体是指在同一沉积亚相内,由平面上和垂向上相互接触连通的单成因砂体组成的砂体单元。它是在储层平面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砂体间垂向连通关系,避免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忽略单成因砂体间垂向连通性造成注水开发效果不高的问题。本文选取复合砂体作为开发后期储层的研究对象,从研究区砂体沉积成因和砂体内部连通程度入手将复合砂体分为8类,分别是网状河道叠加连通型复合砂体、网状河道叠加局部连通型复合砂体、网状河道叠加泛连通型复合砂体、分支河道连通型复合砂体、分支河道局部连通型复合砂体、分支河道泛连通型复合砂体、窄条河道连通型复合砂体和窄条河...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开发后期大庆葡北油田复合砂体精细描述及三维表征


图0.1两驱干扰示意图

复合砂,葡北油田,挖潜剩余油,地质成因


6图0.2 O-1井生产曲线图0.4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现阶段葡北油田在开发后期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挖潜剩余油,在葡北油田二断块,以复合砂体为储层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目前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地质成因结合开发动态,提出本次储层描述的研究对象——复合砂体,并为其下定义。(2)在准确地层格架、层间隔层和断层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复合砂体识别原则。

技术路线图,复合砂,砂体,成因砂体


按照沉积成因建立不同类型复合砂体三维沉积模式,对复合砂体内单成因砂体间接触关系及连通性进行研究,对砂体内部薄夹层特征进行描述。以此指导针典型类型复合砂体剩余油类型的研究工作。(5)在不同复合砂体三维模式指导下,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典型复合砂体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揭示典型复合砂体三维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再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典型复合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特点。0.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区现有的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明确研究区砂体特征,再结合油田开发生产实际问题明确研究区储层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尺度——复合砂体。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地质特征,建立其识别原则。从研究区砂体沉积成因类型和砂体内部连通程度入手,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并应用层次界面分析方法和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复合砂体按照复合砂体—单成因砂体—薄夹层的顺序逐级进行精细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典型复合砂体进行三维表征,并对典型复合砂体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后续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指导(图 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下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的精细识别方法[J]. 丛琳,王威,王占武.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2]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表征BN油田剩余油分布[J]. 徐静,霍春亮,李军,叶小明,王鹏飞,李俊飞.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5)
[3]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王文龙,尹艳树.  地质学刊. 2017(01)
[4]动静结合储层定量化表征技术在“双高”油田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J油田为例[J]. 吕坐彬,霍春亮,程奇,文佳涛,周凤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6)
[5]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J]. 印森林,陈恭洋,戴春明,吴胜和,芦凤明,冯文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4)
[6]冲积扇储层窜流通道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J]. 冯文杰,吴胜和,许长福,夏钦禹,伍顺伟,黄梅,景亚菲.  石油学报. 2015(07)
[7]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J]. 荣元帅,赵金洲,鲁新便,李新华,李小波.  石油学报. 2014(06)
[8]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J]. 刘宗堡,杨铁军,龚勋,刘洪涛,刘云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04)
[9]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内部构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王鸣川,朱维耀,董卫宏,石成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3)
[10]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J]. 欧阳静芸,尹太举,吴志超,刘晓.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4)

博士论文
[1]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 余成林.中国石油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葡北三断块葡一油组单砂体非均质性研究[D]. 李飞.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D]. 张春龙.大庆石油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10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10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