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11 01:39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 2020,45(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混合沉积典型岩石分类方案

模式图,渤海,油田,陆相


(4)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与辫状河三角洲废弃型混合沉积相比,该类混合沉积同样处于物源影响距离内且具有古隆起的地貌背景,但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图2),腹足类生物得以发育,在波浪间歇性改造作用下,以邻近三角洲砂质颗粒为物质基础,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含有生屑的混积碎屑滩坝,生屑含量介于5%~15%(图3e).渤海油田辽西低凸起南侧倾末端旅大25构造区沙一二段发育典型的侧翼型混合沉积(图2).图3 混积岩岩心与微观岩石学特征

混积岩,岩石学,岩心,微观


混积岩岩心与微观岩石学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咸化断陷湖盆混积岩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金湖凹陷阜二段为例[J]. 黄健玲,傅强,邱旭明,赵世杰,李林祥.  岩性油气藏. 2020(02)
[2]混合沉积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J]. 徐伟,杜晓峰,黄晓波,宋章强,李正宇.  沉积学报. 2019(02)
[3]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混积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 解习农,叶茂松,徐长贵,杜晓峰,杜学斌.  地球科学. 2018(10)
[4]混积岩分类命名体系探讨及对混积岩储层评价的启示——以渤海海域混积岩研究为例[J]. 叶茂松,解习农,徐长贵,杜晓峰,宋章强,杜学斌.  地质论评. 2018(05)
[5]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生屑白云岩成因[J]. 潘文静,王清斌,刘士磊,冯冲,田德瑞.  古地理学报. 2017(05)
[6]盆内局部物源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 杜晓峰,加东辉,王启明,宋章强.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4)
[7]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混合沉积岩特征及控制因素[J]. 鄢继华,邓远,蒲秀刚,周立宏,陈世悦,焦玉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1)
[8]黄河口凹陷H-1构造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控制因素[J]. 霍沈君,杨香华,王清斌,周心怀,朱红涛,王维.  现代地质. 2015(06)
[9]咸化湖盆混积岩成因机理研究[J]. 徐伟,陈开远,曹正林,薛建勤,肖鹏,王文涛.  岩石学报. 2014(06)
[10]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混积岩类型及成因[J]. 王杰琼,刘波,罗平,石开波,张学丰,刘建强,王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3533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33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