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油田注蒸汽井套管损坏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1 11:40
  稠油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套管损坏问题。有效解决注蒸汽井的套管损坏问题能够加快开发稠油资源,提升油田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调研辽河油田的注蒸汽井套管损坏情况,归纳分析注蒸汽井套管损坏原因。注蒸汽是发生套管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分析研究。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注蒸汽井套管-水泥环-地层模型。对注蒸汽井井筒附近的温度场、套管的应力应变进行模拟。本文对注蒸汽井进行不同注汽温度下的为期15天的注汽过程和15天的焖井过程的模拟,模拟近井筒地层的温度变化趋势。同时考虑不同因素如注汽压力、循环注汽、套管壁厚条件下套管和地层在注汽、焖井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N80套管、TP100H套管在该模型下的屈服强度和高温下套管有效热应力的关系。确定注蒸汽对套管强度的影响,找到注蒸汽井套管失效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的预防套管失效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河油田注蒸汽井套管损坏机理分析


热力采油方法分类图

示意图,技术路线,示意图


技术路线示意图

统计图,套管损坏,统计图,注蒸汽井


图 2.1 高采套管损坏变形统计图Fig. 2.1 Casing failure statistics of Gaosheng Oilfield在统计的 142 口井中,套管发生形变损坏的总数为 82 口,其中发生变形的井 58 口,发生套管错断的井数为 8 口。套管腐蚀的井的数量为 16 口。统计 8生套管损坏的注蒸汽井的套管使用年限,本文发现使用年限为 0-5 年的井数为,24 口井使用了 6-10 年,6 口井使用年限 11-15 年,9 口井使用了 16-20 年,年限为 21 到 25 年的注蒸汽井井数为 12 口,应用年限为 26-30 年的注蒸汽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稠油热采井管柱失效动态风险分析研究[J]. 张认认,闫怡飞,杨尚谕,韩礼红,闫相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3)
[2]稠油热采井用防砂筛管温度效应试验研究[J]. 潘志勇,韩礼红,王建军,龙岩,谢俊峰,宋成立,李孝军,王华,杨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7(05)
[3]稠油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J]. 王建军,杨尚谕,薛承文,韩礼红,王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体积压裂套管失效分析[J]. 董文涛,申思远,付利.  石化技术. 2016(11)
[5]体积压裂套管温度应力计算分析[J]. 董文涛,申瑞臣,梁奇敏,张弘,代宇.  断块油气田. 2016(05)
[6]耦合非均匀地应力的热采井套管塑性损伤分析[J]. 余雄风,郑华林,刘少胡.  塑性工程学报. 2016(03)
[7]稠油蒸汽吞吐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J]. 韩礼红,谢斌,王航,王建军,田志华.  钢管. 2016(03)
[8]稠油油藏蒸汽驱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齐40块蒸汽驱为例[J]. 刘薇薇,时光.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5)
[9]套管-水泥环-地层多层组合系统受力特性分析[J]. 王宴滨,高德利,房军.  应用力学学报. 2014(03)
[10]高温热采井水泥环缺陷对套管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 祝效华,刘少胡,童华,高原,刘应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2(04)

博士论文
[1]深井和大位移井套管磨损规律试验及磨损程度预测[D]. 梁尔国.燕山大学 2012
[2]孤东油田稠油热采井套损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D]. 孙磉礅.中南大学 2010
[3]热采井筒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D]. 郭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4]注蒸汽热采井套管强度理论与试验研究[D]. 张永贵.燕山大学 2008
[5]辽河油田稠油防砂实验研究与防砂工艺决策[D]. 杨建平.中国石油大学 2007
[6]稠油热采井套管柱损坏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D]. 赵洪山.中国石油大学 2007
[7]套管损坏机理及理论模型与模拟计算[D]. 艾池.大庆石油学院 2003
[8]注蒸汽井套管热应力及残余应力理论研究[D]. 聂海光.西南石油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热采水平井完井管柱力学行为模拟研究[D]. 李波.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蒸汽驱生产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及汽窜防治研究[D]. 刘婧斯.东北石油大学 2016
[3]稠油热采井井筒压力温度场和套管变形机理的研究[D]. 石岳.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欢西油田热采井套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D]. 秦滔.东北石油大学 2015
[5]热采井套管强度计算方法与损伤机理研究[D]. 郝明.燕山大学 2014
[6]考虑多因素的热采水平井套管柱安全评价研究[D]. 黄红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7]高21块油藏精细描述及二次开发研究[D]. 韩耀龙.东北石油大学 2013
[8]热采井套管损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D]. 张孝.西安石油大学 2012
[9]高246块莲花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 江琴.东北石油大学 2011
[10]欢西油田套损原因分析及大修修套新技术的研究[D]. 张作阳.东北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4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34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