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凹陷阿尔3区块腾一段岩性油藏储量计算
发布时间:2022-08-11 19:26
阿尔凹陷构造上位于巴音宝力格隆起北部,其区域构造背景与二连盆地基本一致,总体结构特征为结构开阔,近北东走向,自西向东大致划分为西部斜坡带、中央洼槽带、中央背斜带和东部陡带等四个构造带。根据构造演化史和沉积环境研究,其中中央洼槽带是主要生油区,中央背斜带是油气最富集区带。根据对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阿三段沉积了一套良好的生油岩,腾一段和阿四段是主要的含油层系,其中腾一段以扇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具有多物源、相变快、岩性粗等特点,在纵向上多期砂体叠加连片,具有形成岩性油藏的先天条件。通过对阿尔3区块开展油气成藏研究,明确有利相带及砂岩物性对油气成藏起主控作用,确定了研究区的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为辅。在对阿尔3油藏储量上报时,明确岩性油藏储量计算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含油边界的确定上,随着石油勘探技术发展,储层预测技术及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近年来利用储层预测技术确定岩性油藏含油边界在储量计算中得到普遍应用,并在储量评审中得到专家的广泛认同。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阿尔岩性油藏深入剖析,建立扇三角洲沉积相的砂体平面及空间展布特点,并优选适用的储层预测方法,从定量、定性不同方面进行储层预测...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构造演化
1.3 地层特征
1.4 断裂系统
1.5 凹陷沉积环境
1.6 阿尔3区块储层特征
第二章 储层预测方法优选及效果分析
2.1 储层预测方法优选
2.2 储层预测的工作流程
2.3 渗透性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2.4 储层预测效果分析
第三章 地质储量计算
3.1 油藏特征
3.2 储量参数研究
3.3 地质储量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连晓亮,郭波,闫巧洁,姜忠诚,张昌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5)
[2]潜江凹陷广北地区岩性油藏预测研究[J]. 彭小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1)
[3]识别岩性油藏薄储集层的谱分解技术[J]. 田仁飞,杨春峰,胡宇,杨振峰,李秋菊.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2)
[4]二连盆地白垩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J]. 朱超,高先志,杨德相,季汉成,崔俊峰. 特种油气藏. 2013(02)
[5]联合反演技术在预测有利储层中的应用——以阿尔凹陷为例[J]. 王孟华,秦凤启,王亚,张静,张玲彦,刘浩强. 岩性油气藏. 2013(01)
[6]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J].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袁选俊,池英柳,陶士振,薛叔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3)
[7]中国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与问题[J]. 朱光辉,蒋恕,蔡东升,王华,胡孝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2)
[8]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王西文,刘全新,吕焕通,苏明军,蔡刚,高建虎,姚清洲,沙雪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02)
[9]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以二连盆地为例[J]. 费宝生,汪建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06)
[10]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J]. 任建业,陆永潮,张青林. 地球科学. 2004(05)
博士论文
[1]二连盆地含油断陷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区带与成藏机制研究[D]. 王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D]. 金凤鸣.成都理工大学 2007
[3]二连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预测研究[D]. 梁宏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阿尔油田有效开发研究[D]. 闫爱华.长江大学 2013
[2]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综合研究[D]. 淡伟宁.长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7524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构造演化
1.3 地层特征
1.4 断裂系统
1.5 凹陷沉积环境
1.6 阿尔3区块储层特征
第二章 储层预测方法优选及效果分析
2.1 储层预测方法优选
2.2 储层预测的工作流程
2.3 渗透性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2.4 储层预测效果分析
第三章 地质储量计算
3.1 油藏特征
3.2 储量参数研究
3.3 地质储量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连晓亮,郭波,闫巧洁,姜忠诚,张昌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5)
[2]潜江凹陷广北地区岩性油藏预测研究[J]. 彭小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1)
[3]识别岩性油藏薄储集层的谱分解技术[J]. 田仁飞,杨春峰,胡宇,杨振峰,李秋菊.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2)
[4]二连盆地白垩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J]. 朱超,高先志,杨德相,季汉成,崔俊峰. 特种油气藏. 2013(02)
[5]联合反演技术在预测有利储层中的应用——以阿尔凹陷为例[J]. 王孟华,秦凤启,王亚,张静,张玲彦,刘浩强. 岩性油气藏. 2013(01)
[6]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J].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袁选俊,池英柳,陶士振,薛叔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3)
[7]中国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与问题[J]. 朱光辉,蒋恕,蔡东升,王华,胡孝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2)
[8]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王西文,刘全新,吕焕通,苏明军,蔡刚,高建虎,姚清洲,沙雪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02)
[9]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以二连盆地为例[J]. 费宝生,汪建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06)
[10]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J]. 任建业,陆永潮,张青林. 地球科学. 2004(05)
博士论文
[1]二连盆地含油断陷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区带与成藏机制研究[D]. 王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D]. 金凤鸣.成都理工大学 2007
[3]二连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预测研究[D]. 梁宏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阿尔油田有效开发研究[D]. 闫爱华.长江大学 2013
[2]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综合研究[D]. 淡伟宁.长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75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7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