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芳烃吸附剂的失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1 19:20
以加氢精制柴油为原料,在模拟移动床反应器中考察MgY芳烃吸附剂的分离性能。长周期运行830 d后,产品芳烃组分芳烃质量分数从98.6%降至84.7%,产品非芳组分芳烃质量分数从1.3%升至7.8%,分离性能下降明显,说明吸附剂出现失活现象。通过紫外漫反射仪(UV-Vis)、化学吸附仪(NH3-TPD)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失活吸附剂做了表征,并利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分解失活剂骨架,添加四氯化碳超声萃取失活物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失活物质类型。失活物质主要是C10~C16带侧链单环、双环或三环芳烃,随着反应的进行芳烃不断累积,导致吸附剂极性位被覆盖进而失活,但不存在明显积炭现象。450℃再生后吸附剂的非芳烃/芳烃分离度与新鲜剂基本相同,吸附-脱附过程趋于平衡。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吸附剂的制备
1.2 主要原料和试剂
1.3 表征
1.4 模拟移动床反应器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长周期实验
2.1.1 吸附剂的长周期实验
2.1.2 失活吸附剂的评价
2.2 失活吸附剂的表征
2.2.1 UV-Vis固体紫外表征
2.2.2 TGA热重表征
2.2.3 NH3-TPD表征
2.3 失活物质的分析
2.3.1 失活物质的提取及表征方法
2.3.2 失活物质的表征结果
2.4 吸附剂的再生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AgX改性吸附剂的烷烃/烯烃的分离技术[J]. 赵闯,苏文利,臧甲忠,孙磊,范景新,马浴铭,李犇,李滨,于海斌. 无机盐工业. 2019(07)
[2]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及降低柴汽比方案探讨[J]. 卢学斌,李哲,王健,张苏宁,蒋学章. 当代化工. 2019(06)
[3]煤制烯烃技术工业化进展及市场分析[J]. 张亚秦,孙西巍,徐瑞芳,郝阳洋. 山东化工. 2018(19)
[4]降低FCC柴汽比技术开发及应用[J]. 林毅辉,包建国,朱小顺,杨海华,文彬. 广东化工. 2018(08)
[5]国内外芳烃生产情况及市场供需价格分析[J]. 米多. 化学工业. 2017(05)
[6]加氢装置降低柴汽比的优化措施[J]. 张罗庚,胡云涛,简建超.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7)
[7]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技术[J]. 朱小顺,杨海华,伍小驹,文彬,包建国,林毅辉. 广州化工. 2016(05)
硕士论文
[1]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积碳物种的研究[D]. 李文慧.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995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吸附剂的制备
1.2 主要原料和试剂
1.3 表征
1.4 模拟移动床反应器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长周期实验
2.1.1 吸附剂的长周期实验
2.1.2 失活吸附剂的评价
2.2 失活吸附剂的表征
2.2.1 UV-Vis固体紫外表征
2.2.2 TGA热重表征
2.2.3 NH3-TPD表征
2.3 失活物质的分析
2.3.1 失活物质的提取及表征方法
2.3.2 失活物质的表征结果
2.4 吸附剂的再生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AgX改性吸附剂的烷烃/烯烃的分离技术[J]. 赵闯,苏文利,臧甲忠,孙磊,范景新,马浴铭,李犇,李滨,于海斌. 无机盐工业. 2019(07)
[2]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及降低柴汽比方案探讨[J]. 卢学斌,李哲,王健,张苏宁,蒋学章. 当代化工. 2019(06)
[3]煤制烯烃技术工业化进展及市场分析[J]. 张亚秦,孙西巍,徐瑞芳,郝阳洋. 山东化工. 2018(19)
[4]降低FCC柴汽比技术开发及应用[J]. 林毅辉,包建国,朱小顺,杨海华,文彬. 广东化工. 2018(08)
[5]国内外芳烃生产情况及市场供需价格分析[J]. 米多. 化学工业. 2017(05)
[6]加氢装置降低柴汽比的优化措施[J]. 张罗庚,胡云涛,简建超.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7)
[7]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技术[J]. 朱小顺,杨海华,伍小驹,文彬,包建国,林毅辉. 广州化工. 2016(05)
硕士论文
[1]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积碳物种的研究[D]. 李文慧.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9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9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