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聚驱后聚/表二元驱驱油效果及流度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23:00
  聚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未被采出,聚/表二元复合驱是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聚驱后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分布更零散,常规的二元复合驱驱油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流度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因此,研究影响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因素和流度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聚驱过程中不同变异系数的储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聚驱驱油效果随着变异系数的变大而变差;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富集在顶部低渗透层。应用变异系数为0.72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注入二元体系中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体系界面张力、注入量、储层的变异系数及转注时机对驱油效果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二元体系的注入速度对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不大。根据室内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资料,建立了渗透率级差为1:5和1:10的非均质模型。从流度控制的思想出发,设计了聚驱后高浓度聚合物与二元体系段塞组合的流度控制方案,其主要原理是:先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波及...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聚驱后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
        1.2.1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1.2.2 聚/表二元体系驱油数值模拟技术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
    2.1 聚合物驱油机理
        2.1.1 扩大波及系数
        2.1.2 提高驱油效率
    2.2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2.2.1 降低界面张力
        2.2.2 润湿反转
        2.2.3 乳化作用
        2.2.4 聚并成油带
    2.3 二元复合驱微观驱油机理
        2.3.1 残余油启动和运移
        2.3.2 残余油形成油丝运移机理
        2.3.3 乳状液的形成和运移机理
第三章 聚合物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3.1 物模实验
        3.1.1 实验条件
        3.1.2 实验程序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参数
        3.2.3 物模实验拟合
    3.3 聚合物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布
        3.3.1 聚驱驱油效果
        3.3.2 水驱后剩余油分布
        3.3.3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
        3.3.4 含水率变化规律
    3.4 小结
第四章 聚驱后影响聚/表二元驱驱油效果因素分析
    4.1 物模实验
        4.1.1 实验条件
        4.1.2 实验程序
    4.2 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取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参数
        4.2.3 物模实验拟合
    4.3 聚驱后影响二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因素分析
        4.3.1 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影响
        4.3.2 界面张力的影响
        4.3.4 注入量的影响
        4.3.5 注入速度的影响
        4.3.6 储层变异系数的影响
        4.3.7 转注时机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聚驱后高浓聚与二元体系段塞组合流度控制研究
    5.1 物模实验
        5.1.1 实验条件
        5.1.2 实验方案
        5.1.3 实验参数的选取
        5.1.4 实验程序
    5.2 数模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模型参数
        5.2.3 方案
        5.2.4 物模实验拟合
    5.3 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段塞组合效果分析
        5.3.1 不同级差模型水驱驱油效果对比
        5.3.2 不同级差模型聚驱驱油效果对比
        5.3.3 不同级差模型聚驱后高浓聚+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对比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探讨[J]. 商艳霞.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8)
[2]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波及规律实验研究[J]. 沈瑞,赵芳,高树生,胡志明,段宝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4)
[3]牛心坨油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数值模拟研究[J]. 董丽娜,张向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12)
[4]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J]. 周延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5]聚合物驱相渗曲线特征[J]. 周凤军,张连锋,王红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6)
[6]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王正波,叶银珠,王继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4)
[7]化学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J]. 卫敏,李奔,李卉,曹仁义.  特种油气藏. 2010(03)
[8]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现状[J]. 罗红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9]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研究进展[J]. 吕鑫,张健,姜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10]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优化[J]. 王友启.  石油钻探技术. 2007(05)

博士论文
[1]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识别方法及其分布规律[D]. 张继成.大庆石油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河南油田438区块二元复合驱油数值模拟研究[D]. 张世亮.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胜坨油田沙二段油藏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研究[D]. 肖霞.西南石油大学 2013
[3]大庆萨中西区二元复合驱区块剩余油及见效特征研究[D]. 樊玉英.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锦16块二元驱油藏工程方案设计[D]. 盛聪.东北石油大学 2012
[5]聚驱后井网调整二元复合驱可行性研究[D]. 赵伟.中国石油大学 2010
[6]聚/表二元复合驱在孤东采油厂应用研究[D]. 杨黎.中国石油大学 2009
[7]高台子油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D]. 朱珺琼.大庆石油学院 2009
[8]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李剑.大庆石油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711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11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