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不同成熟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02 03:37
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页岩天然渗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四川盆地不同热成熟度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开展页岩不同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研究。笔石是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的结构有机质,含量较少,自身不发育有机质孔隙。成岩过程中由脂类原位聚合或外部地质聚合物交代使得笔石化石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导致局部存在有机质孔隙。固体沥青是龙马溪组页岩最主要的显微组分,也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载体。考虑细粒沉积物成岩和有机质生烃演化,结合固体沥青赋存形态,可将固体沥青区分为前油沥青和后油沥青,且后油沥青含量占绝对优势。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演化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总体上,随着热成熟度增加,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越来越发育。成熟—高成熟早期(GRo<2.3%),固体沥青孔隙不太发育,可能受到有机质生成的烃类物质掩盖。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2.3%<GRo<4.5%)是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的主要时期,含海绵状孔隙和气泡状孔隙2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孔隙度对总孔隙度的贡献达50%以上。过成熟晚期(GR...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样品与方法
1.1 页岩样品
1.2 有机岩石学
1.3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有机显微组分
2.2 热成熟度
2.3 有机显微组分孔隙发育与演化
2.3.1 笔石有机质
2.3.2 固体沥青
2.4 有机质孔隙度
3 结论
本文编号:3827587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样品与方法
1.1 页岩样品
1.2 有机岩石学
1.3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有机显微组分
2.2 热成熟度
2.3 有机显微组分孔隙发育与演化
2.3.1 笔石有机质
2.3.2 固体沥青
2.4 有机质孔隙度
3 结论
本文编号:3827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2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