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4 14:45
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东缘延川南煤层气田山西组2号煤储层为例研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通过钻井、测井和实验测试技术手段获取煤储层性质参数;以排采资料为切入点归纳总结煤层气井产能特征,划分不同排采阶段;利用物质平衡方程确定不同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渗透率分析模型计算煤储层渗透率,研究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基于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渗流力学等基础地质理论,以渗透率变化控制效应(有效应力效应、煤基质收缩效应)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煤储层性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对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控制作用,进而调整优化不同煤体结构储层不同排采阶段的排采制度,提高煤层气井产能。通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研究区2号煤为特低水分、特低灰-低灰、低挥发分产率煤,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煤质、煤岩显微组分、含气量、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初始储层压力、初始孔隙度、初始渗透率变化范围大,且平面展布具有强非均质性;煤视相对密度、初始储层温度变化范围小;单井煤体结构垂向不具规律性、横向不具对比性,煤体结构主要为碎裂煤、原生结构煤,其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煤储层渗透率实验测试研究
1.2.2 煤储层渗透率分析模型研究
1.2.3 基于排采数据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研究
1.2.4 主要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及创新点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特征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目标煤层赋存特征
§2.4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三章 煤储层性质
§3.1 煤质
§3.2 煤岩显微组分
§3.3 煤密度
§3.4 含气量
§3.5 吸附常数
§3.6 初始储层压力
§3.7 初始储层温度
§3.8 初始孔渗性
§3.9 煤体结构
3.9.1 煤体结构分类
3.9.2 煤岩力学性质
3.9.3 孔裂隙发育特征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1 煤层气井排采特征
4.1.1 煤层气产出机理
4.1.2 排采特征
§4.2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1 煤层气储层物质平衡方程
4.2.2 python编程计算煤储层压力
4.2.3 原生结构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4 碎裂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5 碎粒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3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1 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4.3.2 原生结构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3 碎裂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4 碎粒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控制机理
§5.1 煤体结构控制作用
§5.2 储层压降控制作用
§5.3 初始储层压力控制作用
§5.4 Langmuir压力控制作用
§5.5 灰分产率控制作用
§5.6 煤岩显微组分控制作用
§5.7 构造、水文地质控制作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1 原生结构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2 碎裂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3 碎粒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60507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煤储层渗透率实验测试研究
1.2.2 煤储层渗透率分析模型研究
1.2.3 基于排采数据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研究
1.2.4 主要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及创新点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特征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目标煤层赋存特征
§2.4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三章 煤储层性质
§3.1 煤质
§3.2 煤岩显微组分
§3.3 煤密度
§3.4 含气量
§3.5 吸附常数
§3.6 初始储层压力
§3.7 初始储层温度
§3.8 初始孔渗性
§3.9 煤体结构
3.9.1 煤体结构分类
3.9.2 煤岩力学性质
3.9.3 孔裂隙发育特征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1 煤层气井排采特征
4.1.1 煤层气产出机理
4.1.2 排采特征
§4.2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1 煤层气储层物质平衡方程
4.2.2 python编程计算煤储层压力
4.2.3 原生结构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4 碎裂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2.5 碎粒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4.3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1 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4.3.2 原生结构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3 碎裂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3.4 碎粒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控制机理
§5.1 煤体结构控制作用
§5.2 储层压降控制作用
§5.3 初始储层压力控制作用
§5.4 Langmuir压力控制作用
§5.5 灰分产率控制作用
§5.6 煤岩显微组分控制作用
§5.7 构造、水文地质控制作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煤体结构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1 原生结构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2 碎裂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3 碎粒煤储层排采制度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6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6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