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油田X区块珠江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水淹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2 16:04
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开发概况深入分析的的基础下,基于研究区密闭取心井岩性物性、常规测井解释,分层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砂体发育程度,隔层发育程度以及层间物性差异等层内非均质性要素进行了研究,引入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以及极差等层内非均质性表征参数,来分析珠江组目的层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珠江组层间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以辫状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小层的非均质性弱,河口坝与席状砂为主的小层非均质较强。利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矿物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等对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类型、成岩非均质以及相渗特征等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储层孔隙结构受沉积相控成岩作用的差异性的影响。建立水淹定性、定量测井解释方法,与试油井及取心井实际水淹结论作比较,对比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测井水淹解释方法符合率较高。以密闭取心井为例,分析了垂向水淹特征及其与层内及微观非均质性的关系。并基于各井单井水淹解释数据,对目的层进行平面水淹插值,探究各目的层平面水淹特征。结合构造形态及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情况,分析了平面水淹的在构造形态的主控因素下,还受平面非...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思路
0.4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量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1 区域背景及构造特征
1.1.1 区域背景
1.1.2 构造特征
1.2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
1.3 油藏特征与储层概况
1.4 研究区开发概况
第二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1 层间非均质性
2.1.1 物性非均质性
2.1.2 砂体发育程度
2.1.3 隔层分布程度
2.2 平面非均质性
2.2.1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2.2.2 砂体展布特征
2.3 层内非均质性
2.3.1 渗透率表征方法
2.3.2 密闭取心井层内渗透性参数
2.3.3 层内非均质性平面分布
2.4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2.4.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2.4.2 孔隙类型及特征
2.4.3 储层成岩作用
2.4.4 成岩作用对孔隙类型的影响
2.4.5 储层吼道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第三章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验证
3.1 水淹层定性解释方法
3.1.1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建立
3.1.2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验证
3.2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
3.2.1 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3.2.2 水淹半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
3.2.3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
3.2.4 取心井水淹解释
第四章 垂向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
4.1 取心井水淹的层间差异性
4.2 取心井水淹与层内非均质性的关系
4.2.1 水淹与岩性关系
4.2.2 水淹与韵律性的关系
4.3 取心井微观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的关系
4.4 润湿相变化分析
第五章 水淹平面分布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
5.1 平面水淹分布研究思路
5.2 主力油层平面水淹规律及控因分析
5.2.1 边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
5.2.2 底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
5.3 珠江组油层水淹特征
5.3.1 珠江组上部油层组水淹特征
5.3.2 珠江组下部油层组水淹特征
5.4 空间水淹与平面非均质性的关系
5.4.1 水淹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5.4.2 水淹与非均质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70005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思路
0.4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量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1 区域背景及构造特征
1.1.1 区域背景
1.1.2 构造特征
1.2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
1.3 油藏特征与储层概况
1.4 研究区开发概况
第二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1 层间非均质性
2.1.1 物性非均质性
2.1.2 砂体发育程度
2.1.3 隔层分布程度
2.2 平面非均质性
2.2.1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2.2.2 砂体展布特征
2.3 层内非均质性
2.3.1 渗透率表征方法
2.3.2 密闭取心井层内渗透性参数
2.3.3 层内非均质性平面分布
2.4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2.4.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2.4.2 孔隙类型及特征
2.4.3 储层成岩作用
2.4.4 成岩作用对孔隙类型的影响
2.4.5 储层吼道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第三章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验证
3.1 水淹层定性解释方法
3.1.1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建立
3.1.2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验证
3.2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
3.2.1 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3.2.2 水淹半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
3.2.3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
3.2.4 取心井水淹解释
第四章 垂向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
4.1 取心井水淹的层间差异性
4.2 取心井水淹与层内非均质性的关系
4.2.1 水淹与岩性关系
4.2.2 水淹与韵律性的关系
4.3 取心井微观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的关系
4.4 润湿相变化分析
第五章 水淹平面分布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
5.1 平面水淹分布研究思路
5.2 主力油层平面水淹规律及控因分析
5.2.1 边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
5.2.2 底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
5.3 珠江组油层水淹特征
5.3.1 珠江组上部油层组水淹特征
5.3.2 珠江组下部油层组水淹特征
5.4 空间水淹与平面非均质性的关系
5.4.1 水淹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5.4.2 水淹与非均质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7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7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