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

发布时间:2025-01-06 22:31
   中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 m、原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7×10~8 t,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由于原油粘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热利用效率低,传统注蒸汽热采技术产量低,难以经济有效动用,亟待突破形成新型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研发了超稠油专用降粘剂,阐明了"汽剂耦合降粘、氮气保温增能、热剂接替助驱"热化学复合采油机理,自主研发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注采工艺参数优化图版。攻关形成了水平井裸眼筛管防砂完井工艺及配套工具、热采水平泵注采一体化工艺、稠油热采采出水余热梯级利用和资源化回用方法等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薄储层超稠油生产基地,连续5年稳产100×10~4 t以上。形成的稠油热采升级换代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老油田采收率,对保障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 降粘剂、氮气、蒸汽不同组合方式驱油效率对比

图1 降粘剂、氮气、蒸汽不同组合方式驱油效率对比

浅薄层超稠油采用单一注蒸汽热采的传统方法开发时,面临加热半径小,储层热损失大,开发效果差的难题[10]。为了实现浅薄层超稠油的有效开发,创新形成了热(蒸汽)、剂(降粘剂)、气(氮气、二氧化碳)协同增效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实验室建立了能够满足注蒸汽热采条件的高温高压大型物理模拟装置....


图2 降粘剂耐温性能测试(降粘剂浓度0.3%)

图2 降粘剂耐温性能测试(降粘剂浓度0.3%)

通过研究阐明了“汽剂耦合降粘、氮气保温增能、热剂接替助驱”热化学复合采油机理。①汽剂耦合降粘。热化学复合体系从水平井注入后,近井区域地层逐渐被蒸汽加热,地层温度逐渐升高,原油粘度逐渐降低,此处以蒸汽加热降粘作用为主;在远井低温区域,蒸汽加热降粘作用下降,降粘剂的解聚降粘作用显现,....


图3 氮气对蒸汽加热范围的影响

图3 氮气对蒸汽加热范围的影响

自主研发的热化学复合采油数值模拟软件,为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该软件建立了与薄储层超稠油相适应的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界限:油层厚度界限降为2m,降粘剂使用的粘度界限为47000mPa·s。进一步优化建立了蒸汽、化学剂和氮气的注入方式及注入量技术政策界限,可以有效解决....


图4 不同温度热剂协同驱油效果

图4 不同温度热剂协同驱油效果

图3氮气对蒸汽加热范围的影响采用三相多组分模型描述热化学复合采油过程,考虑油/气/水三种相态、氮气组分/水组分/化学剂组分/稠油组分多个组分。氮气组分可存在于气相和油相中,水组分可存在于水相和气相中,化学剂组分可存在于水相和油相中,稠油组分仅存在于油相中;相间传质和热力学平衡能....



本文编号:402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2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