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庙河段有机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5-01-09 05:59
本次论文以庙河剖面和九曲脑剖面庙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探讨庙河段的有机质母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及古海洋环境等问题。分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庙河段时期沉积有机质来源主要为藻类和细菌等低等水生生物,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相对贡献量要高于真核藻类,藻类和细菌的相对贡献量在垂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藿烷、甾烷以及干酪根元素组成研究,发现庙河段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经达到过成熟阶段。根据Pr/Ph、伽马蜡烷值、三芴系列化合物相关参数变化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指示庙河段沉积时期为正常盐度下的缺氧浅海海相还原环境,同时可能存在局部的热液活动以及间断性的硫化作用影响。对比发现,庙河段和陡山沱四段在沉积环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为两段不同时期的沉积。庙河段沉积时期藻类发育较繁盛,沉积水体较浅,环境变化较小,为生物体提供了养分和生存空间。相对贫氧偏还原的环境,有利于生物体保存为化石。因此,庙河段特殊的古海洋环境与庙河生物群的出现以及化石保存有一定的联系。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5257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
第1章前言1.4研究内容(1)、系统研究庙河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干酪根碳同位素追溯庙河段的有机质生源及古环境信息(2)、系统研究庙河段页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庙河段沉积时期氧化-还原条件,判断古海洋营养元素和生产力特征。(3)、综合分子地化、元素....
图2.1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大地构造位置图
第2章研究区地质概况究区地质构造地台的北部为昆仑秦岭槽地和华北地台,东西分别分布有江元古代晚期,扬子和华南两个板块发生碰撞碰撞,地壳出现的造山带,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分布范围广泛的区域即扬活动型过渡为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图2.1)。在南华纪到埃迪卡十分稳定,缺少造山运动,但....
图2.2湖北宜昌地区地质简图以及剖面位置(据安志辉,20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物地层,记录了生物演化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新元古代末期古生态环境和生物协同演化的理想区域。湖北宜昌峡东地区的东边发育鄂中古陆西缘,在晋宁运动期间,存在大亮的岩浆活动,其中岩浆侵入扬子地台的北部,发育有花岗岩,为典型的侵入岩体。地质构造为鄂中褶断区次一....
图3.1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实验流程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2实验分析方法次研究,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干酪根碳同位素测及微量元素测定,具体实验条件如下:.2.1有机碳含量测定对样品进行粉碎后,称取0.2g左右岩石样品于坩埚中,进行酸洗、水洗、等前处理,使用美国LECO....
本文编号:4025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2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