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6-05 06:10

  本文关键词: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及返排液矿化度变化规律是深入认识储层和评价人工缝网发育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对压裂液由人工裂缝渗吸进入基质和盐离子由基质扩散进入人工裂缝的机理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针对中国典型页岩储层开展了室内自发渗吸实验,并采用电导率仪监测了溶液中的离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盐离子扩散是伴随着毛细管力和粘土吸附力驱动下的压裂液渗吸进行的,压裂液渗吸进入页岩基质为盐离子的扩散创造了通道和条件;粘土矿物含量及类型对渗吸能力和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较大,粘土含量越高,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越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的存在能够大大提高页岩储层的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此外,压裂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毛细管力,进而降低渗吸-离子扩散能力;KCl溶液可以抑制粘土吸附作用,进而降低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能力。研究页岩储层的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主控因素对深化储层特认识、优化返排制度以及评估水锁伤害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科尔加里国际油气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页岩储层 压裂液 渗吸 离子扩散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重耦合下的页岩油气安全优质钻井理论(编号:5149065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致密储层人工缝网形成与重复压裂改造控制机理(编号:2015CB2509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基础科研项目“微-纳米毛管渗吸与非常规油气储层伤害机理(编号:P150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YJRC-2013-17)项目“页岩气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编号:2462015YQ1202)”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TE37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树生;胡志明;郭为;左罗;沈瑞;;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柳;葛洪魁;程远方;闫伟;赵凤坤;刘敦卿;李伟;;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海上油气;2016年04期

2 李莉;杜洋;赵哲军;倪杰;;页岩气井压后返排模式初探[J];中外能源;2016年06期

3 马俯波;周正武;王延忠;鲁东升;陈宏亮;;页岩储层中黏土对压裂液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其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12期

4 宋付权;张翔;黄小荷;龙运前;;纳米尺度下页岩基质中的页岩气渗流及渗吸特征[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年02期

5 任凯;葛洪魁;杨柳;吴珊;申颍浩;;页岩自吸实验及其在返排分析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30期

6 蒙冕模;葛洪魁;纪文明;高启超;任凯;;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页岩自发渗吸过程[J];特种油气藏;2015年05期

7 尚颖雪;李晓平;宋力;;考虑水溶气的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储量计算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6期

8 刘乃震;柳明;张士诚;;页岩气井压后返排规律[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瑞;鲍敬伟;;探索中国式的页岩气发展之路[J];天然气工业;2013年01期

2 马文辛;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曾祥亮;;鄂西渝东志留系储层特征及非常规气勘探前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张金川;林腊梅;李玉喜;唐玄;朱亮亮;邢雅文;姜生玲;荆铁亚;杨升宇;;页岩油分类与评价[J];地学前缘;2012年05期

4 武景淑;于炳松;李玉喜;;渝东南渝页1井页岩气吸附能力及其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熊伟;郭为;刘洪林;高树生;胡志明;杨发荣;;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等温吸附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2年01期

6 李延钧;刘欢;刘家霞;曹利春;贾学成;;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胡文瑞;;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与展望[J];天然气工业;2008年07期

8 张金川;徐波;聂海宽;汪宗余;林拓;姜生玲;宋晓微;张琴;王广源;张培先;;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天然气工业;2008年06期

9 李新景;胡素云;程克明;;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4期

10 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J];天然气工业;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宏武;付定军;郭宏伟;;组成对铜离子扩散着色玻璃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J];玻璃;2009年01期

2 丁习;光和声测定增强玻璃的性能[J];玻璃与搪瓷;1973年04期

3 丁武泉;李航;;土壤中离子扩散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4 董德祥,范双景;银、铜离子扩散着色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0年01期

5 李航,陈明树;带电肢体离子扩散与交换动力学的比较[J];物理化学学报;1998年03期

6 刘琳;孙伟;叶光;陈惠苏;van BREUGEL Klaas;;预测水化水泥浆体离子扩散性能的一种新方法[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7 潘鼎;陈惠芳;秦琪生;潘婉莲;;PAN基碳纤维前驱体的酸洗及离子扩散机理的探讨[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8 王芸;胡晓熙;汤滢;;热处理对Cu/LDPE复合材料中铜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6期

9 青格乐图;宋士强;范永生;王保国;;质子传导膜内受限空间离子扩散过程[J];化工学报;2013年02期

10 王承遇;关于玻璃化学钢化问题的探讨[J];玻璃;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春泳;唐晓武;陈云敏;谢熠;;粘性土中离子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欣苗;Li_(4x+3y)M_xP_yS_(4(x+y))系列超离子异体结构及Li离子扩散机理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2 李睿;土壤电场对土壤中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3 何国斌;土壤离子扩散与吸附/解吸微观机制的Monte Carlo模拟[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23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