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09:24

  本文关键词: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依托黔西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探讨了井田煤层气储层及开发特征,在各种采收率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与地质开发条件相适宜的可采性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区煤层气地质与开发条件合理选择可采性研究方法,综合研究得出采收率结果。从提高资源采收率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高采收率下的开发模式及开发工艺,从而达到优化工艺与指导生产的目的。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松河井田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龙潭煤系多个低渗薄至中厚煤层群中,煤层含气量为6.46~20.99m3/t,含气饱和度大于70%,地温梯度为3.0~5.5℃/hm,压力系数为1.08~1.40,煤储层具有高含气量、含气高~过饱和、高温及超压的特征,表现出较好的煤层气地质可采性。(2)松河井田属于地质认识及勘探程度较高,但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适宜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法及数值模拟法确定理论采收率。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得出研究区的理论采收率分别为:41%~52%、64.3%~69.8%及43.5%~44.2%,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理论采收率应为45%~50%,该值居全国中上等水平,表明煤层气资源可采性较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3)采用数值模拟软件COMET3对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第一段、第二段合层排采效果最佳,采收率可达45.1%。300 m×250 m的井网布置方案最优,采收率可达42.7%。裂缝最优半长为120m(排量8m3/min),采收率为46.3%,建议施工排量为8.0~10.0m3/min。流压降速为0.025MPa/d时日产气量最优,采收率可达45.8%,与实际流压降速0.022 MPa/d相比,松河井田可适当提高流压降速。
【关键词】:松河井田 煤层气 储层特征 可采性 采收率 工艺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7;P618.1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1 绪论17-32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8-28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28-29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9-30
  • 1.5 论文工作量30-32
  • 2 研究区地质背景32-40
  • 2.1 位置与交通32
  • 2.2 区域地质背景32-34
  • 2.3 井田地层与含煤地层34-37
  • 2.4 井田地质构造37-39
  • 2.5 水文地质条件39-40
  • 3 煤层气储层及开发特征研究40-66
  • 3.1 煤储层发育特征40-44
  • 3.2 含气性特征44-50
  • 3.3 储层物性特征50-55
  • 3.4 储层温压特征55-60
  • 3.5 岩石力学特征60-64
  • 3.6 小结64-66
  • 4 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研究66-76
  • 4.1 可采性研究方法66-69
  • 4.2 可采性研究方法选择69-72
  • 4.3 煤层气资源采收率确定72-74
  • 4.4 小结74-76
  • 5 基于资源采收率的开发方案优化76-89
  • 5.1 开发层段优选76-80
  • 5.2 开发模式优化80-83
  • 5.3 压裂工艺优化83-85
  • 5.4 排采工艺优化85-87
  • 5.5 小结87-89
  • 6 结论89-90
  • 参考文献90-96
  • 作者简历96-98
  • 学位论文数据集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勤;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3期

2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2期

3 郗宝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点及主控地质因素[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5 孔锐;张哨楠;;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的选择[J];地质通报;2012年04期

6 王涛,黄文涛;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J];江西地质;2001年02期

7 刘丽民;苏现波;李金海;;河南省煤层气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5期

8 徐刚;杜文凤;冀超辉;;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9 桑浩田;;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0 李仰民;王生维;李梦溪;胡秋嘉;刘春春;;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特征[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群;;国外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亮;黄晓明;赵玉峰;刘一楠;刘天授;;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盛强;;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书恒;陈春琳;王爱国;蒋平生;;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7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科;万金彬;苗秀英;杨玲;赵建斌;王明方;;基于遗传算法的煤层多矿物测井评价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石在虹;牛骏;柯文奇;;煤层气井储层井筒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A大会报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友林;沁端区块3~#煤层气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吴海波;煤层气储层开采条件的地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4 黄兆辉;高阶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乔磊;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与产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祁雪梅;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蔡益栋;煤层气储层物性动态演化及对产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耀;煤层气储层密度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瑞;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代爽玲;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2D3C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侯丁根;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周培尧;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董维武;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郭凯;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彭春洋;煤层气储层伤害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85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