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木质素与油页岩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碱木质素与油页岩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油页岩 热解 生物质 TG-FTIR Model free法 碱木质素
【摘要】:通过油页岩与碱木质素的热解不但可以得到丰富的轻质气体,也存在着有害的含芳环结构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等物质,通过二者的共热解意在减小有害物质的生成,提高气产率。选取不同工况下碱木质素与油页岩进行共热解试验,并通过2种Model free动力学分析法对该混合试样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5个试样的失质量峰整体都具有相同的规律。油页岩与碱木质素的热解峰有叠加,具备协同的条件。碱木质素添加量为80%的混合试样对气产率存在抑制作用,其余混合比都使气产率增加。基于FTIR的检测,混合比对二者的共热解产量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向油页岩中添加80%的碱性木质素,可以减少芳环结构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的生成。但对于H2O、CO、CO2、CH4的累积产量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升温速率的试样中,芳环结构化合物、CO2、CH4的累积产量与升温速率和温度成正比,H2O、CO、苯酚类化合物则不同。通过2种Model free法对该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且效果较好,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复杂性。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生物质 TG-FTIR Model free法 碱木质素
【基金】: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40204004SF)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52)
【分类号】:TE662;TK6
【正文快照】: 柏静儒,邵佳晔,李梦迪,贾春霞,王擎.碱木质素与油页岩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7):187-193.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7.026 http://www.tcsae.orgBai Jingru,Shao Jiaye,Li Mengdi,Jia Chunxia,Wang Qing.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 and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飞;中国油页岩加工业新的发展机遇[J];当代化工;2005年03期
2 姜秀民;韩向新;崔志刚;;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11期
3 王擎;姜庆贤;孙佰仲;柏静儒;李少华;孙键;;桦甸油页岩燃烧性能的热分析研究[J];能源工程;2006年02期
4 李建华;曹祖宾;;世界各国油页岩的组成及综合利用[J];辽宁化工;2007年02期
5 刘建昌;陈金霞;于之英;;油页岩的工业评价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0期
6 刘建昌;陈金霞;郗金玉;;油页岩综合优化利用的新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7 史晶莹;李晋;;单井单气相技术是从油页岩中开采原油的关键[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01期
8 刘德勋;王红岩;郑德温;方朝合;葛稚新;;世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9 刘长胜;;油页岩的综合开发利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0年03期
10 王雨;;以循环经济的理念 促进油页岩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能源;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雪松;;油页岩综合利用和发展方向[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王伟东;孙国刚;王立英;张静;张学权;;粉末状油页岩炼油中试技术研究[A];2010年中国天然气(含煤层气/煤制天然气)产业及系统管网建设发展论坛报告文集[C];2010年
3 迟姚玲;李术元;丁福臣;王虹;葛明兰;任晓光;;桦甸油页岩热解动力学[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韩放;;抚顺矿业集团油页岩炼油生产及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5 刘克宁;李磊;;中颗粒油页岩全循环干馏技术概述[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登;我国油页岩开发利用如何做到科学有序?[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赵淑玲;吉林油页岩企业抢占开发先机[N];中国化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宏乾;油页岩:石头“榨”油化解能源危机[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聂瑞涵 通讯员 常征;龙矿炼油:巧匠手下无顽石[N];中国煤炭报;2012年
,本文编号:518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1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