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旋切钻头破岩机理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3:14

  本文关键词:旋切钻头破岩机理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旋切钻头 运动行为 关键参数 动力学模型 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钻头的机械钻速和使用寿命,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对各种类型钻头破岩分析的基础上,结果发现心部破岩效率不高是现有大多数钻头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钻头(旋切钻头),并利用数学、力学、计算机编程以及实验等方法对旋切钻头展开了以下研究:介绍了旋切钻头的结构设计以及坐标系的建立,并对该钻头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旋切钻头的切削齿以旋切方式破岩,中心破岩效率高,保径效果好,机械钻速高,轴承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好的改善,切削齿的磨损比较均匀,钻头的使用寿命长。建立旋切钻头切削齿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为切削齿的破岩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径向、切向、纵向的速度和加速度分量模型。根据建立的运动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等现代设计方法,对运动学模型中的不同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完成β、s、齿圈、不同切削齿性能等关键参数对钻头运动行为影响的分析,得到关键参数的影响曲线和结论,为旋切钻头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由此可知,当β为30。、s为8mm、轮体速比为0.46时,旋切钻头的切削齿将逐步覆盖整个井底,有利于提高破岩效率,同时所有齿圈都过井壁可以实现所有切削齿切削井壁的功能。基于本文建立的切削齿运动学模型对不同齿圈的破岩展开分析,同时,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建立旋切钻头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旋切钻头的破岩理论模型,对不同齿圈的破岩机理进一步展开分析。由此可知,旋切钻头的切削齿可实现从里往外、从下往上“刨”的效果,并且在破岩过程中,切向切削作用为破岩主要因素,中心处的齿圈冲击力比较大,破岩效率比较高,并且齿圈1的磨损最严重。对旋切钻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对不同类型的钻头在井底模型、破岩岩屑、钻压与扭矩、钻压与机械钻速等方面以及旋切钻头的破岩方面、磨损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实验为旋切钻头的破岩机理与切削齿失效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进行了旋切钻头的结构设计与坐标系的建立;建立了旋切钻头切削齿的运动学模型,并对运动学模型中的不同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破岩理论模型进行了旋切钻头的破岩机理的研究;基于理论研究进行了旋切钻头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为钻头破岩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旋切钻头 运动行为 关键参数 动力学模型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2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牙轮钻头的研究10-11
  • 1.2.2 PDC钻头的研究11-13
  • 1.2.3 模块化钻头的研究13-14
  • 1.2.4 孕镶钻头的研究14-15
  • 1.2.5 复合钻头的研究15-16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16-17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17-18
  • 1.5 论文的创新点18-19
  • 第2章 旋切钻头的设计与坐标系的建立19-26
  • 2.1 旋切钻头设计19-20
  • 2.2 旋切钻头性能特点20-22
  • 2.3 坐标系的建立22-25
  • 2.3.1 建立固定圆柱坐标系22-23
  • 2.3.2 建立动圆柱坐标系23-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旋切钻头切削齿运动学分析模型26-33
  • 3.1 切削齿空间位置分析模型26
  • 3.2 切削齿速度分析模型26-29
  • 3.3 切削齿加速度分析模型29-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关键参数对旋切钻头运动行为的影响33-54
  • 4.1 动坐标系动极角α_P与轮体夹角β分析33-41
  • 4.1.1 当动极角为0时33-35
  • 4.1.2 当动极角为π/4时35-36
  • 4.1.3 当动极角为π/2时36-38
  • 4.1.4 当动极角为3π/2时38-39
  • 4.1.5 当动极角为7π/4时39-41
  • 4.2 动坐标系动极角α_P与动竖高h分析41-46
  • 4.2.1 当动极角为0时41-42
  • 4.2.2 当动极角为π/4时42-43
  • 4.2.3 当动极角为π/2时43-44
  • 4.2.4 当动极角为3π/2时44-45
  • 4.2.5 当动极角为7π/4时45-46
  • 4.3 旋切钻头切削齿速度分析46-49
  • 4.3.1 当s=-8mm时47-48
  • 4.3.2 当s=+8mm时48-49
  • 4.4 旋切钻头切削齿加速度分析49-51
  • 4.4.1 当s=-8mm时50
  • 4.4.2 当s=+8mm时50-51
  • 4.5 旋切钻头牙轮的速度瞬心分析51-53
  • 4.6 旋切钻头牙轮的转动特点53
  • 4.7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旋切钻头井底模型研究54-64
  • 5.1 井底模型计算结果54-57
  • 5.1.1 旋切钻头井底模型分析法54-56
  • 5.1.2 旋切钻头井底模型结果分析56-57
  • 5.2 轮体夹角β对井底模型的影响57-59
  • 5.3 轴颈偏移量S对井底模型的影响59-61
  • 5.4 轮体速比对井底模型的影响61-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破岩特性的分析与研究64-77
  • 6.1 旋切钻头不同齿圈破岩运动学特性64-68
  • 6.2 旋切钻头不同齿圈破岩动力学特性68-76
  • 6.2.1 基于动力学的旋切钻头破岩分析模型68-72
  • 6.2.2 基于动力学的旋切钻头破岩分析模型的算例分析72-76
  • 6.3 本章小结76-77
  • 第7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77-85
  • 7.1 不同类型钻头的室内实验77-82
  • 7.1.1 实验结果78-82
  • 7.1.2 结果分析82
  • 7.2 旋切钻头的破岩实验82-84
  • 7.2.1 实验结果83
  • 7.2.2 结果分析83-84
  • 7.3 本章小结84-85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85-87
  • 8.1 结论85
  • 8.2 建议85-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英松;孔栋梁;黄名召;邹德永;单清林;;含砾岩样中切削齿冲击载荷变化规律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李树盛,,马德坤,侯季康;PDC钻头运动学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1996年04期

3 刘婧;高科;徐小健;李梦;;新型仿生PDC齿高效切削机理及试验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年12期

4 唐代绪,徐丽霞,武学芹,赵金海,GrahamMensa-Wilmot;PDC钻头切削齿改善了PDC钻头在硬地层中的钻井性能[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01期

5 马清明;王瑞和;;PDC切削齿破岩受力的数值模拟研究[J];钻采工艺;2006年04期

6 梁尔国;李子丰;邹德永;;PDC钻头综合受力模型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4期

7 张建平;;PDC钻头切削齿基体井底干涉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9期

8 罗超,王镇泉,蔡镜仑;一种特形PDC切削齿破岩特点的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1997年03期

9 王良光;定钻压、定转速条件下PDC钻头单切削齿磨损规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4年03期

10 翟嵩;曹建;;金刚石钻头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季阳;PDC切削齿的摩擦磨损机理及钻井参数的优化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宇;模拟月岩单齿切削应力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勇;PDC钻头切削齿破岩过程热分析与仿真[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姜鑫;PDC切削齿抗冲击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吕雁文;高速钢丝锥刃口钝化参数优化及寿命试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5 付传红;旋切钻头破岩机理与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庞小林;模块化布齿的新型PDC钻头破岩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刘婧;仿生非光滑PDC切削齿切削机理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永升;仿生PDC切削齿结构设计与破岩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9 石志明;PDC齿切削载荷的测试与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10 张富晓;PDC钻头切削齿失效分析与耐磨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6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26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