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2:02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石梯-磨溪地区 龙王庙组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摘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大量地震和测井资料对磨溪-高石梯地区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分析和探讨现今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构造特征,利用层拉平技术对研究区在构造演化阶段经历过的每一个构造时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探讨这一系列构造活动对龙王庙组成藏的作用。高石梯-磨溪地区现今地表地貌较为单一,地势平缓,构造活动不明显,褶皱强度较弱,大型的断裂不发育。深层构造整体表现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北东东向鼻状隆起,有南北向(高石梯)和北东向(磨溪)两组轴线,由西向北东倾伏,具多排、多高点的复式构造特征,南部走向近南北的高石梯构造圈闭发育北东向的局部小断裂,北部走向北东向的磨溪构造圈闭发育北西向的局部小断裂且多发育构造高点。龙王庙组现今地层整体相对平缓,厚度基本一致,且呈现环研究区形成局部高点的构造格局,发育低角度的平缓褶皱及小型次级褶皱,局部出现范围较多的小型断裂,无大型断裂的发育。现今龙王庙组顶部构造高点位于资阳-威远一带,但研究区仍处于局部高点位置。龙王庙组沉积前研究区便经历过一系列的构造活动和地层的 填平补齐‖作用,至龙王庙组沉积时,研究区内地层表面已基本平缓,龙王庙组及之后高台组均稳定沉积在下伏地层之上,层间沉积厚度也基本一致。龙王庙组沉积后,研究区大致经历了五个演化时期:(1)早寒武世-早奥陶世稳定沉积阶段:此阶段内,随着中寒武世海侵的加大,中-晚寒武世地层均稳定沉积;(2)早奥陶世-早二叠世加里东隆起阶段:这一时期加里东运动使得四川盆地整体被抬升,形成川中古隆起的宏观构造格局并造成地层的大量缺失,之后的海西运动使得古隆起继续发展,造成多套地层缺失,龙王庙组顶面构造高点位于川西(剥蚀至灯影组);(3)中二叠世-中三叠世末整体升降阶段:印支运动初期研究区为构造相对稳定期,地层的大量沉积使得研究区整体沉降,构造变形较弱;至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有所加强使得开江、泸州等地开始抬升形成古隆起,研究区也处于抬升区,地层被剥蚀且构造位置相对川西和川北地区开始变高,构造高点逐渐由西向东迁移,同时古油藏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4)晚三叠世初-早侏罗世构造翻转阶段:这一阶段四川盆地周缘构造活动变强,盆地开始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西北部的龙门山开始隆起,川西坳陷开始形成,构造高点继续向西南迁移,研究区因其稳定性逐渐成为构造高点,龙王庙组顶面构造由原来的低点向高点翻转,古油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裂解形成古气藏,并向构造高部位(即研究区内)运聚;(5)中侏罗世-至今的稳定升降微调阶段:燕山期四川盆地完全进入陆相盆地发育阶段,川西继续坳陷,研究区成为构造高点;喜马拉雅期研究区西南部的威远背斜快速隆升,盆地内构造高点向威远地区偏移,研究区也成为背斜北东翼上的局部高点位置,整体来讲,虽然其附近的构造变化非常大,但研究区为整体抬升,未发生大的掀斜作用,圈闭持续存在,龙王庙组古气藏也在这一系列转换过程中进行局部调整,最终定型为现今的大气藏。演化过程中龙王庙组古构造轴线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盆地内构造高点也由资阳-遂宁一带迁移至资阳-威远一带,龙王庙组油气藏也完成了由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的转换,其关键时期始于印支中晚期,研究区形成圈闭,有利于古油气的运聚。同时研究区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底部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的储集空间及优质的盖层条件等均为龙王庙组成藏提供了条件,最终形成大气藏。
【关键词】:高石梯-磨溪地区 龙王庙组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1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8
- 1.2.1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11-14
- 1.2.2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研究14-16
- 1.2.3 龙王庙组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19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采用的技术路线19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9-20
-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20-21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21-29
- 2.1 区域构造特征21-22
- 2.2 高石梯-磨溪地区地层特征22-25
- 2.3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特征25-29
- 2.3.1 龙王庙组的地层特征25-27
- 2.3.2 龙王庙组气藏特征27-29
- 第3章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特征29-51
- 3.1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现今平面构造特征29-32
- 3.2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剖面构造特征32-51
- 3.2.1 区域二维构造样式及特征33-48
- 3.2.2 三维区块构造样式及特征48-51
- 第4章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演化51-70
- 4.1 龙王庙组沉积前拉张古构造背景51-53
- 4.2 龙王庙组沉积后构造演化53-67
- 4.2.1 平面演化53-58
- 4.2.2 剖面演化58-67
- 4.3 小结67-70
- 第5章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构造与油气成藏70-74
- 结论74-76
- 致谢76-78
- 参考文献78-8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范蕾;王国芝;;川中磨溪构造龙王庙组流体特征[J];矿物学报;2013年S2期
2 冯伟明;谢渊;刘建清;汪正江;林家善;黄学平;;上扬子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与油气勘探方向[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3期
3 李亚林;巫芙蓉;刘定锦;彭勇;陈胜;邓小江;李小娟;龚富华;陈华;甘霞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龙王庙组储层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年03期
4 姚根顺;周进高;邹伟宏;张建勇;潘立银;郝毅;王芳;谷明峰;董庸;郑剑锋;倪超;辛勇光;;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4期
5 张晓斌;刘晓兵;赵晓红;肖敏;李宏伟;向阳;周,
本文编号:528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2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