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台地区低饱和度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本文关键词:红台地区低饱和度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小草湖洼陷 低饱和度油藏 低孔特低渗储层 可动水
【摘要】:疙瘩台—红台构造带紧邻小草湖洼陷生烃中心,随着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目标层系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七克台组向西山窑组拓展。研究表明,红台地区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藏主要为发育在构造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晚燕山期古构造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优势路径和方向,北东向逆冲推覆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另研究表明,造成红台地区西山窑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主要因素为储层致密所致,孔喉半径小,排驱压力大是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小草湖洼陷 低饱和度油藏 低孔特低渗储层 可动水
【基金】:【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吐哈盆地水西沟群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引言 小草湖洼陷位于台北凹陷东部,西起协作至四十里大墩一带,东至十三间房,南以七克台断裂为界,北抵博格达山,面积约2200km2,是吐哈盆地的三大生烃中心之一。该洼陷具有烃源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演化程度高的特点。环小草湖带一直是台北稀油及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疙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双舫,李宏涛,付广,王朋岩,张云峰;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J];天然气工业;2003年06期
2 秦秋寒;宋效文;何成山;柳成志;刘勇;;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斌;范增辉;欧阳诚;候泽富;蒲莉萍;李乐;董同武;郭鸿喜;汤兴友;;大巴山—米苍山前缘地区油气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区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4年01期
4 琚惠姣;孙卫;杨希濮;韩宗元;;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5 熊斌;陈洪德;赵俊兴;李凤杰;向芳;陈安清;;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北部长9_1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中国矿业;2014年02期
6 李嘉光;郭少斌;陈朝玉;;大庆油田资源量增长趋势及其主控因素解析[J];地学前缘;2009年06期
7 袁圣强;吴时国;姚根顺;;琼东南陆坡深水水道主控因素及勘探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2期
8 王彦龙;王鹏;;子长地区长_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9 肖玲;田景春;魏钦廉;张春生;;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谢锐杰;王彬;张建荣;查光煜;;潜江凹陷代河地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明娜;包书景;张金川;任收麦;;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钟涛;林庆祥;杨成彬;王守坤;王庆江;李任翔;;致密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工艺控制措施及其应用效果[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特约分析师 曾晓虹;主控因素有变化 油脂反弹在近前[N];粮油市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登峰;鄂尔多斯盆地P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形成机制与富集规律[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宝林;辽西凹陷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茹;层间交互作用成因机制及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颜鑫桐;泥页岩吸附天然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牛浩;平煤六矿瓦斯赋存分布规律及突出主控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建强;芦岭井田煤层气直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5 杨露;鄂尔多斯延气2井区上古生界盒8-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魏晓;鄂北什股壕地区P_1s-P_2x致密砂岩沉积、储层分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_";高桥地区盒8储层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8 刘国振;庆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齐丽丽;山东省第三纪盐类矿产沉积主控因素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希濮;延安地区盒_8和山_2段低渗透气藏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3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4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