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青区块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潜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莫里青区块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潜力评价研究
【摘要】:吉林油田莫里青区块开采目的层为双二段IV、V砂组,构造形态为北东向倾的单斜,且被断层切割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断阶、断垒、断堑、断鼻、断块等次一级构造格局。通过精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将双二段IV、V砂组各分为5个小层。目的层主要是发育于水下扇中扇或扇三角洲前缘的快速堆积的砂体,储层分层连续性差,尖灭快,不易追踪;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岩屑含量偏高,石英含量偏低,分选和磨圆度低,结构复杂,该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物性条件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和高产。本文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及其开发动态资料,在研究莫里青区块构造、沉积、储层、流体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总结水平井生产规律,确定Y38P1井、Y39P2井、Y39P4井递减类型为调和递减,Y39P1井、Y39P3井为指数递减模型,并对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启动压力梯度、变形系数、压裂缝条数、压裂缝长度、压裂缝导流能力、初期产量等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运用泄油面积法、椭球体法、试井分析法对水平井储量进行计算,并经过动态标定法验证,综合分析各方法的误差大小,认为采用椭球体法和试井分析法计算的水平井地质储量符合莫里青区块的开发地质特征,而泄油面积法计算的水平井的地质储量由于理论本身的普遍性造成计算结果偏大,并结合莫里青区块动态生产情况,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合理性评价。水平井地质储量的研究既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衡量开发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编制开发规划及调整挖潜的依据,具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水平井 地质特征 储量计算 产量递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1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前言9-14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14-16
-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14-15
- 1.2 区域构造特征15
- 1.3 区域沉积特征15-16
- 第二章 开发地质特征研究16-29
- 2.1 构造特征16-17
- 2.2 储层特征17-22
- 2.2.1 层组划分17
- 2.2.2 储层沉积特征17-19
- 2.2.3 储层岩性、物性特征19
- 2.2.4 储层分布特征19-21
- 2.2.5 隔层性质21
- 2.2.6 储层裂缝21
- 2.2.7 粘土矿物21-22
- 2.2.8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22
- 2.3 流体分布及性质22-23
- 2.3.1 流体分布规律22-23
- 2.3.2 流体性质23
- 2.4 油藏控制因素及油藏类型23-24
- 2.4.1 油藏控制因素23
- 2.4.2 油藏类型23-24
- 2.5 油藏温度、压力及驱动类型24
- 2.5.1 油藏温度、压力24
- 2.5.2 驱动类型24
- 2.6 渗流物理特征24-26
- 2.6.1 岩石润湿性24
- 2.6.2 毛管压力曲线24
- 2.6.3 相对渗透率曲线24-25
- 2.6.4 水驱油效率25
- 2.6.5 岩石敏感性分析25-26
- 2.7 水平井开发特征26-29
- 2.7.1 水平井基本情况26-27
- 2.7.2 水平井钻井压裂情况27-28
- 2.7.3 水平井生产历程28-29
- 第三章 水平井地质储量静态分析法29-45
- 3.1 泄油面积法计算水平井地质储量29-34
- 3.2 椭球体法计算水平井地质储量34-43
- 3.2.1 水平井渗流特征分析34-38
- 3.2.2 椭球体理论的提出38-39
- 3.2.3 水平井椭球等势面的推导39-41
- 3.2.4 水平井各轨迹点有效砂岩顶底深度计算41-42
- 3.2.5 水平井椭球体体积及储量计算42-43
- 3.3 试井分析法计算水平井地质储量43-45
- 3.3.1 水平井的压降试井分析43-44
- 3.3.2 图版拟合的试井分析方法44
- 3.3.3 特征值分析方法44-45
- 第四章 水平井地质储量动态标定法45-62
- 4.1 产量递减模型45-49
- 4.1.1 Arps传统递减模型45-46
- 4.1.2 Fetkovich标准图版46
- 4.1.3 Agarwal-Gardner标准图版46-48
- 4.1.4 Transient标准图版48-49
- 4.2 产量递减类型判断方法49-50
- 4.2.1 图解法49-50
- 4.2.2 试凑法50
- 4.2.3 曲线位移法50
- 4.3 莫里青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50-56
- 4.3.1 莫里青水平井产量变化情况50-52
- 4.3.2 莫里青水平井产量递减类型52-56
- 4.4 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56-58
- 4.5 动态标定法计算水平井地质储量58-60
- 4.5.1 可采储量计算58-59
- 4.5.2 地质储量计算59-60
- 4.6 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60-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发表文章目录66-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定成;;国外水平井钻进进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0年06期
2 苏义脑;关于水平井经济效益评价的初步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1993年06期
3 田霞;;水平井进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4 万军伟,沈仲智,潘欢迎;水平井的水力特征及其解析解的适用条件[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5 陈敏;举足轻重的水平井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4年03期
6 盛国富;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薄层油藏[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12期
7 吴奇;郑新权;李国欣;毛蕴才;;水平井技术助力沙漠油田闯关——塔里木油田水平井技术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24期
8 吴奇;郑新权;李国欣;毛蕴才;;水平井技术助力沙漠油田闯关——塔里木油田水平井技术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01期
9 王绪鹏;董来明;朱剑锋;袁永宝;;瓦6块水平井施工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10 董来明;王绪鹏;朱剑锋;陈力;张付慧;;瓦6块水平井施工探讨[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清;王建富;裴学静;;水平井钻探中的小层对比[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2 张林;孙振;雷国发;;水平井试井及动态指标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孝栋;王定峰;张宏亮;吴刚;张于勤;段凌靓;;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长北项目的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庆;刘慧卿;张红玲;李良川;;水平井调流控水筛管流体流动耦合模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登科;郑俊杰;李新社;刘仲元;;水平井录井及色谱气体比值的导向作用[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6 徐晓宇;李清忠;;水平井伺服可调机械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峰;;发展水平井技术提高我国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水平[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尹洪军;李美芳;贾世华;曲鹏;;水平井不稳定产能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乞照;郑锡;于博;王新星;王鹏;阎娜;阮金凤;;姬塬油田长6油藏水平井立体井网开发技术的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罗艳艳;程林松;丁祖鹏;;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井筒离散模型[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 通讯员 李洪伟 王伟;打水平井划不划算[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刘军 张太平;辽河油田明年向水平井要油33万吨[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油讯;中国石油今年部署600口水平井[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陈玉强邋王巧然 刘军;规模实施水平井技术 切实转变增长方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王巧然;中国石油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水平井计划[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记者 王巧然;中加中心为水平井技术交流搭桥[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记者 李冰;推动水平井应用再创新水平[N];中国石化报;2012年
8 简新;塔里木水平井技术全国领先[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记者 杨明;水平井的甜头有多大[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记者 栗清振;水平井技术:油气开发的重要手段[N];中国石油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阳;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控制器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单娴;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杨宇;水平井及压裂水平井测试分析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娜;水平井有杆泵抽油系统参数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王Pr;浅层低渗透地层水平井降水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杨克娜;东14区块水平井联合井网效果测井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赵欢;A油田N井区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综合调整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杜新阳;莫里青区块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潜力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王跃;大庆油田“工厂化”水平井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刘晓晓;涩北气田水平井产气出水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张正华;红岗油田扶余油层水平井高效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白瑞婷;大底水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水平井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10 周万山;砂岩油藏水平井生产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5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5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