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携液临界流速多模型辨析
本文关键词:气井携液临界流速多模型辨析
【摘要】:围绕气井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有很多理论推导或实践回归模型。因为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模型选择与应用方面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多模型对比与辩证分析发现,模型之间存在基本恒定的比例关系,对井筒两相流动中液相存在形态认定的不同是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对井筒连续携液工况作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两相垂直管流流态基本理论,结合实验观察和现场实测流压梯度分析,对井筒携液工况开展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环雾流同样具有连续稳定的携液能力,液滴雾流并非唯一的连续携液流态,把深究液滴的具体形状作为求解携液临界参数的唯一途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结合两相携液流态特征,提出了便于现场操作的模型选择与应用意见。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
【关键词】: 气井 携液临界流速 两相流态 模型
【分类号】:TE319
【正文快照】: 0引言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只有井筒气流流速高于连续携液临界流速时,产液气井才能连续携液生产。从1969年Turner等[1]建立液滴临界流速模型开始,很多学者从液相形态、曳力系数、实验研究或实践归纳等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2 ̄13],提出了许多新模型,但哪个模型更准确、更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辉;张中宝;陈定朝;唐治平;胡世强;;高气液比气井井下节流携液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5期
2 李丽;张磊;杨波;殷茵;李登伟;;天然气斜井携液临界流量预测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4期
3 周舰;罗懿;李颖川;钟海全;周瑞立;;大牛地水平井临界携液气量计算模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兴国;岳建伟;易枫;;低渗气田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J];中外能源;2012年03期
5 谭晓华;李晓平;;考虑气体连续携液及液滴直径影响的气井新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3年01期
6 魏纳;孟英峰;李悦钦;李皋;李永杰;刘安琪;王延民;;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08年06期
7 杨功田;邹一锋;周兴付;傅春梅;刘永辉;;斜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2年01期
8 张琰;李颖川;;有水气井井下垫片携液实验设计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常渭涛;高飞;;临界携液模型在苏里格气田的适应性分析[J];辽宁化工;2013年08期
10 吴志均,何顺利;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升;定向气井携液临界流量实验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2 宋鹏举;气体携液能力的液体临界含量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3 沈蔚;气井携液能力物理模拟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6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9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