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成藏机理

发布时间:2017-08-20 12:01

  本文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成藏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烃源岩 生烃极限 中央峡谷水道 底辟 陵水凹陷 深水区


【摘要】:陵水17-2大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深水区。该凹陷是继承性深大凹陷,面积达5 0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达13km。凹陷内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崖城组、上渐新统陵水组3套烃源岩,其中崖城组是主力烃源岩,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陵水凹陷是高温凹陷,崖城组烃源岩底部温度可达250℃以上,烃源岩镜煤反射率可达2%~5%。开放和封闭体系的高温生烃模拟实验显示,该套烃源岩生气下限Ro值可达4.38%以上,约为4.4%,因此崖城组主体处在生气窗内,资源量近万亿立方米,是富生烃凹陷。莺歌海组—黄流组是陵水凹陷首选勘探目的层,储层主要发育于中央峡谷水道内。该峡谷长约425km、宽度3~25 km、深度270~700 m,平行于陆坡近东西走向。峡谷水道内共充填了5期次级水道,发育轴部砂、侧向加积砂、天然堤和侵蚀残余砂4类储集体,物性极好,并形成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陵水凹陷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发育两个串珠状分布的底辟带,类型为泥-流体底辟,南部底辟带沟通了深层崖城组烃源岩与浅层峡谷水道砂岩,崖城组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水道砂体,再在水道储层内发生侧向运移,呈T型运移模型,在圈闭内形成天然气田。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烃源岩 生烃极限 中央峡谷水道 底辟 陵水凹陷 深水区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25、2011ZX05025、2016ZX0502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219400) 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评价项目(XQ2004-05)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XQ2007-05)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1.CNOOC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28,China;2.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Research,Lanzhou Center forOil and Gas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ansu Lanzhou 730000,China)引用:张功成,曾清波,苏龙,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明;李俊良;姜涛;田姗姗;张成;解习农;;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态及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4期

2 刘见宝;孙珍;刘彦宾;赵中贤;王章稳;;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洋地质前沿;2012年04期

3 贺超;龙根元;吴世敏;;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因子计算及其伸展模式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年02期

4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张建新;;琼东南盆地东西部块体流沉积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廖静;徐海春;;气测综合曲线分析法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3年03期

6 肖军;王华;姜华;吕学菊;岳勇;;琼东南盆地第三系低位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佟殿君;任建业;雷超;阳怀忠;尹新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9 张恒超;张功成;王振华;何玉平;;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实践[J];海洋石油;2011年04期

10 王丽君;李强;刘爱群;严恒;;琼东南盆地井震平均速度误差分析及校正[J];地质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兵;王家林;陈冰;;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树林;;四分量地震在琼东南盆地应用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中杰;刘一峰;张素芳;范蔚茗;陈林;;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深度依赖性及其动力学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于鹏;王家林;钟慧智;陈冰;;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维新;邓启才;张文;秦瑞宝;;琼东南盆地西区岩石物理和地震响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肖军;王华;刘军;陈少平;姜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方向选择[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哲;杨风丽;吴建勋;;琼东南盆地深部构造特征的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兵;张素芳;李守林;;琼东南盆地区的地壳密度与岩石结构[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王华;陆永潮;;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10 陈英甫;吕明;张迎朝;;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低位体特征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江其勤;琼东南盆地油气资源完成评价研究[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云龙;琼东南盆地陆坡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杜同军;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和深水区沉积充填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康波;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热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李绪宣;琼东南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及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蔡佳;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翟普强;琼东南盆地泄压带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赵必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胡忠良;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朱四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低幅构造速度研究与PSDM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言;琼东南盆地区域地层格架建立及油气成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晓锋;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沉积古环境和物源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尹新义;琼东南盆地断裂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王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5 吴敬武;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娜;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渐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赵小庆;琼东南盆地目的层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层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陈奎;琼东南盆地油气目标地层沉积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王振业;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赵蒙维;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古海洋环境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6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06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