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单元的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测井精细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流动单元的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测井精细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砂砾岩 孔隙结构 物源 流动单元 渗透率测井解释 北部湾盆地
【摘要】:随着南海西部海域的勘探与开发,越来越多的砂砾岩油气藏被发现。但由于研究区域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因此,孔隙度基本相同的储层之间渗透率差别很大,并且低渗砂砾岩储层的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针对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砂砾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电性的影响,总结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从宏观上看:受近物源的控制,快速堆积的碎屑杂基充填孔隙,储层渗透率表现为低渗特征;由于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远物源孔隙连通性较好,渗透率表现为中高渗特征;而压实作用较为强烈的储层则表现为特低渗特征。从微观上看,岩石平均孔喉半径是渗透率的重要内在控制因素。依据不同的沉积环境及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流动单元分析法,将砂砾岩储层细分为三大类,从而建立了三大类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并采用最能表征储层储集性能的补偿密度、补偿中子、泥质体积分数、地层流动带指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Fisher线性判别模型。结果显示,流动单元法所建渗透率模型最终预测渗透率相对误差基本保持在50%以内,比传统孔渗模型方法精度更高,在研究区域更具有适用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砂砾岩 孔隙结构 物源 流动单元 渗透率测井解释 北部湾盆地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4)~~
【分类号】: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0 前言随着勘探实践的不断深入,南海西部海域越来越多的砂砾岩油气藏被发现。本文研究对象位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该区块流沙港组砂砾岩储层发育,录井有良好的含油气显示。近期针对该类储层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部分钻探井经测试获得工业油气流。但由于该类储层的特殊性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新民,郭彦如,付金华,刘化清,陈启林,李天顺,廖建波,张春雷;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_8段相对高孔渗砂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潮流;徐秋贞;张振波;;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J];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2 宋子齐;庞振宇;唐长久;李文芳;李伟峰;;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J];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3 宋子齐;张亮;孙宝佃;成志刚;景成;何羽飞;;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划分油层有效厚度[J];测井技术;2011年03期
4 宋子齐;王桂成;赵宏宇;于小龙;杨立雷;;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研究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的方法[J];沉积学报;2008年03期
5 宋子齐;李文芳;唐长久;庞振宇;李玮峰;;WZ12-1油田南块涠四段油层有效厚度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6 宋子齐;冯玉成;唐长久;李伟峰;王艳;;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9年04期
7 王桂成;宋子齐;孙颖;李伟峰;程国建;王艳;;地层倾角测井在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6期
8 宋子齐;程国建;孙颖;魏吉凯;杨红刚;常蕾;;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有效厚度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9 田建锋;陈振林;杨友运;;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4期
10 史成恩;罗晓容;万晓龙;李亮;;甘肃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8沉积特征及低渗响应[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勘探[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连承波;龙西地区泉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师调调;华庆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刘振兴;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层序格架内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奉;高邮凹陷沙7断块阜三段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万友利;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娜;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县姬塬油区延9和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杨雪;低孔低渗储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的确定及在松南地区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5 章雄冬;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一段—泰州组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贺洋;鄂尔多斯盆地庆36井延长组砂岩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健;薄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莫建武;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北大学;2010年
9 冯一波;麻黄山西区块北部延安组沉积微相及储层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磊;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林,陈海泓,窦伟坦,邵东波,蔺宏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J];沉积学报;1999年S1期
2 史基安,王金鹏,毛明陆,王琪,郭正权,郭雪莲,卢龙飞;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3 王琪,史基安,肖立新,薛莲花;石油侵位对碎屑储集岩成岩序列的影响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以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例[J];沉积学报;1998年03期
4 宋凯,吕剑文,杜金良,王宏科;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J];古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5 朱国华;;陕北延长统砂体成岩作用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6期
6 周书欣;卢志福;;松辽盆地西部斜坡白垩系储集层中长石溶蚀孔隙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年05期
7 邢顺m$;姜洪启;;松辽盆地白垩系富长石砂岩中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与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01期
8 张以明;朱连儒;方少仙;;低渗砂岩储层中自生矿物的成岩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年04期
9 查明,曲江秀,张卫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1期
10 王景,凌升阶,南中虎;特低渗透砂岩微裂缝分布研究方法探索[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2 梁光迅,张建英,阚立岩,魏娟,王强;沈67块流动单元划分[J];特种油气藏;2002年S1期
3 张福明,邵才瑞,刘洪涛,李元江;一种基于流动单元自动识别的分层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4 窦松江,于兴河,李才雄;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5 谢俊,武英利,梁会珍,张万里;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6 王志高,靳彦欣;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7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赵红静;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吉,张烈辉,郭建新,唐静;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9 姚合法;林承焰;靳秀菊;申本科;张治国;何善斌;;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蔚;;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夏32块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福明;李洪奇;邵才瑞;李元江;刘洪涛;;一种流动单元自动分层新方法[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张春雷;;枣南油田储层中流动单元构成及开采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晏宁平;赵正军;王旭;黄文科;高远;张争航;黄刚;代恒;;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及指标对比[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高远;白艳;刘永建;张争航;王晓华;代恒;张延斌;陈琳琳;李曼子;赵建军;;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开发指标评价与优化[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卢本_";乔守武;王辉;杨先杰;袁秉利;;绥靖油田杨57井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在开发中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解伟;梁晓伟;闫林;赵蕾;;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焦宝;秦智;郑锡;焦滔;李军健;李晓芳;朱丽萍;高彦博;于博;罗仁敏;;姬塬油田黄57区长8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马启孝;实现储采良性循环[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李历;“老树”发“新芽”[N];中国石油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贺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玉双;油层伤害对岩性油藏流动单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马岭油田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吉;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锋德;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王军;中原油田濮53断块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喻鹏;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孙明;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夏国朝;枣园复杂断块低流度油藏特征及稳产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陆万雨;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燕;华庆地区长6_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迪;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王曦莎;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勇;百21井区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郭晓博;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分类评价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6 徐博;扶余油田中3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7 李松泽;高集油田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甘永年;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9 董越;瓦窑堡油田元峁区块长2_1储层及流动单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马婧;华庆地区长6_3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0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