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钻井低温破岩机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气体钻井低温破岩机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气体钻井 低温 热应力 莫尔 库仑准则 声波试验
【摘要】:气体钻井有着较高的机械钻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钻头水眼处的焦耳 汤姆森低温效应。这种效应对井底岩石产生了热冲击应力,使得井底岩石的强度降低,进而促进了机械破岩的作用。首先建立了非对称冷却条件下井底岩石的温度场的分布模型,并以此建立了井底岩石三维动态热应力分布模型,对气体钻井井底热冲击应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次,通过莫尔 库仑准则,对岩石的黏聚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随着冷却时间的加长,岩石强度迅速降低,有利于岩石的破坏。最后,为验证理论模型,对砂岩岩样进行液氮冷却试验,并对其进行声波实时测量,声波的首波波幅也有明显的延迟,说明冷却处理对岩心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 气体钻井 低温 热应力 莫尔 库仑准则 声波试验
【分类号】:TU431
【正文快照】: 0引言气体钻井因其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而被广泛应用[1-12],但对其破岩机理并未解释的非常清晰,而钻井过程中的破岩研究又多集中于常规泥浆钻井。Moore[13]在1958年就提出了影响破岩及机械钻速的五大因素,钻头牙齿对井底岩石的切削、冲压研磨被定义为岩石破碎的首要因素,钻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烨;;PDC钻头在气体钻井中的应用调研与展望[A];黑鲁石油学会钻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小兵;熊建新;陈次昌;;气体钻井钻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泽山 通讯员 贺晓;气体钻井引领油气钻井新潮流[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王明伟邋首席记者 高淑华;气体钻井设备进入油区试验[N];盘锦日报;2008年
3 黎昌华 王波;川西气体钻井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石化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王树江;胜利西部新区哈山3井气体钻井提速提效成功[N];科技日报;2012年
5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尚立 邓斌;川庆钻探气体钻井装上安全“透视眼”[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刘泓波邋通讯员 唐油川;听钻井人讲述气体钻井[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周泽山;气体钻井提速保储层效能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王明伟;气体钻井设备在辽河油区展开试验[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曹强;胜利油田首口产层气体钻井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邓斌 董仕明;川庆钻探连续循环气体钻井系统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书瑞;大庆油田气体钻井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姚建林;气体钻井环空流场分析及岩屑对管柱的冲蚀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舒小波;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及仿生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谢关宝;气体钻井适应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刘佳洁;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气体钻井地层—井筒耦合全瞬态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雷;辽河油田潜山地层气体钻井工艺及现场试验[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陶丽杰;气体钻井流动参数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韩海生;气体钻井软件开发及应用技术[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华金娟;气体钻井地层出水预测与携水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胡靖;气体钻井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D];长江大学;2012年
6 曾庆明;气体钻井腐蚀/冲蚀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培峰;苏里格气田气体钻井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文春宇;气体钻井携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李旭;气体钻井的随钻储层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10 郭建华;气体钻井环空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8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5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