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3:35
本文关键词: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原油产量是采油厂每年需要完成的重要生产任务指标,原油产量计量工作是采油厂、采油矿、采油工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掌握生产运行动态,指导生产运行管理的关键;同时,准确掌握原油生产变化趋势,也是技术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制定技术改造措施的依据。从2002年开始,通过开展原油产量计量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最终确定了以质量流量计为核心的分矿、分队产量交接计量新技术,但集油阀组间内单井或集油环的计量数据准确度较低,本文分析了导致玻璃管量油工艺或流量计量油工艺计量数据准确度低的因素,提出了研制具有小型化、油气分离、连续计量且准确度高的计量装置,该装置可准确计量高含水油井、低产液油井、低气量油井、间歇出油油井,新工艺以质量流量计为核心,油气分离装置为辅助设备,其中质量流量计是一种通过检测流过流体的科氏效应来直接测量质量流量的流量计,就是流体的科氏惯性力对管道两端振动相位的影响来测量流过管道的流体质量,此振动信号的相位差和流经管道的质量流量成正比。油气分离装置是根据质量流量计满夜计量的特性而设计的,量油时油井或集油环的混合液进口由倾角向下的管道进入分离装置内,该管道与铅垂管道切向相连,混合液进入铅垂管线时产生旋流作用,铅垂管线中的液相离心力、重力和浮力形成一个倒锥形的涡流面,密度大的液相沿铅垂管道的管壁流到铅垂管线底部,密度小的气相沿涡旋的中央上升至铅垂管线顶部,实现两相的初步分离。同时铅垂管线还具有沉砂功能,液相中大量的泥沙会沉淀在铅垂管线底部经排污管排出。
【关键词】:集油环 质量 流量计 连续量油 油气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86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第一章 朝阳沟油田地面系统建设现状10-16
- 1.1 集输油系统现状10-11
- 1.1.1 站外系统10
- 1.1.2 站内系统10-11
- 1.2 集输气系统现状11
- 1.3 供水系统现状11
- 1.4 注水系统现状11
- 1.5 水处理系统11-12
- 1.5.1 清水水质处理系统现状11-12
- 1.5.2 含油污水水质处理系统现状12
- 1.6 供、配电系统现状12
- 1.7 集输系统量油工艺现状12-16
- 1.7.1 分矿计量和分队计量12-13
- 1.7.2 计量间量油13
- 1.7.3 单井量油13-16
- 第二章 质量流量计量油工艺适应性验证16-25
- 2.1 三种量油工艺计量准确度对比16-24
- 2.1.1 概况16-17
- 2.1.2 管道取样器与手工化验量油工艺17-19
- 2.1.3 含水分析仪与腰轮流量计量油工艺19-20
- 2.1.4 质量流量计量油工艺20-24
- 2.2 质量流量计量油工艺的适应性24-25
- 第三章 朝阳沟油田集油阀组间建设现状25-32
- 3.1 集油阀组间集油工艺现状25
- 3.1.1 双管掺水集油工艺25
- 3.1.2 环状掺水集油工艺25
- 3.2 集油阀组间量油工艺现状25-26
- 3.2.1 玻璃管量油工艺25
- 3.2.2 流量计量油工艺25-26
- 3.3 在运量油工艺存在的问题26
- 3.3.1 限时量油代表性差26
- 3.3.2 量油工艺适应性差26
- 3.3.3 稳定性差准确度低劳动量大26
- 3.4 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简介26-29
- 3.4.1 设备结构组合26-27
- 3.4.2 气液分离装置工作原理27
- 3.4.3 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27-29
- 3.5 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简介29-32
- 3.5.1 应用电磁防蜡技术降低结蜡对质量流量计的影响29-30
- 3.5.2 一体化掺水流量自动控制技术30-32
- 第四章 集油环油气产量连续计量工艺应用效果32-46
- 4.1 2110集油阀组间运行现状32
- 4.2 试验方法32-33
- 4.2.1 单井井口模拟回压量油与质量流量计量油对比32
- 4.2.2 集油环来液罐车称重(手工取样含水)与质量流量计量油对比32-33
- 4.3 单井井口模拟回压量油与质量流量计量油数据对比33-39
- 4.3.1 2#集油环33-34
- 4.3.2 4#集油环试验情况34-35
- 4.3.3 8#集油环35-36
- 4.3.4 7#集油环36-37
- 4.3.5 6#集油环37-38
- 4.3.6 量油结果38-39
- 4.4 集油环来液罐车称重(手工取样含水)与质量流量计量油对比39-43
- 4.4.1 1#集油环试验情况39-40
- 4.4.2 3#集油环试验情况40-41
- 4.4.3 4#集油环试验情况41-42
- 4.4.4 7#集油环试验情况42-43
- 4.5 量油结果43-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50-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钧义;;1332型络筒机自停箱油环的改进[J];棉纺织技术;1983年02期
2 吴湘;;用黑油模型模拟带油环凝析气藏开采初探[J];中国海上油气;1993年02期
3 张勇;杜志敏;郭肖;汤勇;阳建平;陈文龙;常志强;;底水凝析气藏薄油环开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石油学报;2009年01期
4 姜翎燕,王腾,马丽;液粘离合器用二半式封油环的研究[J];煤矿机电;2001年02期
5 岳立强;张霞;戚海福;代勒;朱玉红;;气顶油环油藏后期挖潜研究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3期
6 丁长明,魏宏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凝析气田油环研究中的应用探索[J];海洋地质译丛;1998年01期
7 邓兴梁,鹿克锋,牟伟军,卡德尔;小油环储量评价方法及开发对策——以柯克亚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5期
8 王志勇;唐小r,
本文编号:79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9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