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5:02

  本文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缝洞型油藏 注气 提高采收率机理


【摘要】:自2012年塔河油田开展了单井注氮气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不清。通过调研,世界范围内注气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了物理实验,结合理论计算,对二氧化碳及氮气在塔河油田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对原油密度、粘度的影响,以及在原油中的体积膨胀系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得出了注入二氧化碳及氮气提高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机理。在塔河油田重质油条件下,二氧化碳/氮气与原油均不会发生混相。二氧化碳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大,对原油密度的改变作用更大,对原油的降粘作用更明显。因此,二氧化碳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扩大波及体积。但是,氮气在原油中的混相压力更高,更容易形成气顶,对油水的重力分异能力强。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注气 提高采收率机理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资助(编号:2016ZX05014-004)
【分类号】:TE357.7
【正文快照】: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张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刘中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吕心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自2012年塔河油田开展了单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小波;荣元帅;刘学利;彭小龙;王可可;;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1期

2 惠健;刘学利;汪洋;杨占红;;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3年02期

3 刘中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4 刘学利;郭平;靳佩;汤勇;;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CO_2可行性研究[J];钻采工艺;2011年04期

5 李春磊;陈小凡;余婷;;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6 靳佩;;塔河油田4区含水上升问题的诊断和分析[J];钻采工艺;2008年03期

7 刘文斌;;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定容性储渗体注水替油技术[J];钻采工艺;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丽莎;陈明贵;王小玮;何梦莹;汪伟英;张公社;;塔河油田注气井井筒氧腐蚀机理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2016年06期

2 赵想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替油选井认识[J];新疆石油科技;2016年04期

3 李溢龙;吴锋;李晓平;杨强;;塔河缝洞型油藏产量变化预测模型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年06期

4 苏伟;侯吉瑞;刘娟;朱道义;席园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EOR效果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夏振;张冬梅;康志江;程迪;汪海;;基于LMD和高斯估值MLR模型的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6期

6 梁尚斌;邓媛;周薇;;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N_2替油的注气量优选[J];钻采工艺;2016年04期

7 周少伟;高伟;祖凯;孟磊;问小勇;;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加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4期

8 朱轶;程汉列;王连山;罗慎超;王宏;牛阁;;缝洞型碳酸盐岩注水替油选井试井方法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6年03期

9 房玉凤;王军;陈守民;彭建平;王贵文;查军;王强;孙学彪;;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年17期

10 季晓靖;蒲万芬;金发扬;张建军;赵帅;赵琦宁;;缝洞型油藏提高“阁楼油”采出程度物理模拟实验[J];断块油气田;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元帅;李新华;刘学利;李小波;;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2期

2 刘中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3 肖阳;江同文;冯积累;蔡振忠;李中全;廖建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5期

4 王禹川;王怒涛;唐刚;战常武;蒋佩;;哈拉哈塘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生产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2年03期

5 李爱芬;张东;高成海;;封闭定容型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采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3期

6 江夏;张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深度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6期

7 荣元帅;涂兴万;刘学利;;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4期

8 郑小敏;孙雷;王雷;易敏;;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郑小敏;孙雷;王雷;易敏;杨大千;董国敏;;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10 鲁新便;蔡忠贤;;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国芬,孙国峰,张旭光;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0年02期

2 本刊编辑部;;塔河油田发现12个巨型“地下油库”[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2期

3 本刊编辑部;;塔河油田出现第一口日产超千吨油井[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2期

4 王海峰;张行典;鬲晓宁;;压差密度仪在塔河油田的应用研究[J];石油仪器;2012年02期

5 孟庆生,赵新庆,江山红,刘贵传;多元醇钻井液在塔河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0年06期

6 罗荣;;塔河油田超深井测井监督模式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年10期

7 刘成根;余传斌;;探究塔河油田产液剖面测井工艺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1期

8 薄启炜;邓洪军;张建军;刘榧;;塔河油田深抽工艺与井筒储层优化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02期

9 苏江玉;俞仁连;;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0 许克明;;塔河油田单元储量动态计算方法与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涛;;塔河油田主要区块奥陶系划分及其对比[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传刚;王铁冠;胡宗全;许化政;高金慧;周新科;张玉兰;;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传刚;王铁冠;胡宗全;周新科;许化政;高金慧;;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杨宇;康毅力;周文;康志宏;;水驱油特征分析方法在塔河油田4区缝洞型油藏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金之钧;;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振宇;程业勋;潘玉玲;;在塔河油田用物探方法普查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成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仵岳奇;刘瑞林;柳建华;马勇;蔺学e,

本文编号:792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92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