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王鸿祯先生陆内大地构造域的概念体系及其在大型叠合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8 23:33

  本文关键词:王鸿祯先生陆内大地构造域的概念体系及其在大型叠合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大地构造域 叠合盆地 油气聚集


【摘要】:由于东亚古大陆具有非常复杂的大地构造格架和地质演化历史,板块构造学说在本地区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王鸿祯教授提出了大地构造域(tectonic domain)的概念作为大陆内部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同时提出了岩石圈对接消减带(convergent lithosphere consumption zones)的概念作为大地构造域的边界。王鸿祯、李思田等基于上述概念编制了新一代的大地构造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其成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主要大型叠合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均分布于具有稳定前寒武纪基底的大地构造域中心部位,稳定的地质条件为大规模油气聚集提供了重要条件。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对应于构造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控制了盆地演化历史。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大地构造域 叠合盆地 油气聚集
【分类号】:P618.13;P54
【正文快照】: LI Siti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LI Sitian.The concepts of inner-continental tectonic domain of Wang’s theo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rge-sized superimposed basins.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6,2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酊;;中国叠合盆地的特点[J];海相油气地质;2001年03期

2 何登发,贾承造,童晓光,王桂宏;叠合盆地概念辨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1期

3 陈晓云;罗群;;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断块油气田;2006年05期

4 韩保清;罗群;黄捍东;李令喜;;叠合盆地及其基本地质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池洋;;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光亚;赵文智;邹才能;李伟;方向;;中国陆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地学前缘;2008年02期

7 周新桂;刘和甫;王宗秀;张林炎;黄臣军;李会军;鄢犀利;马立成;;我国叠合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思考[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邵晶晶;李斌;刘荣徽;何雨丹;魏春光;;南美奥连特—马拉农叠合盆地原型性质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1期

9 李景明,魏国齐,李东旭;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1期

10 金之钧;;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及其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之一)——叠合盆地划分与研究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登发;任纪舜;贾承造;;中国叠合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类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马宗晋;曲国胜;;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3 庞雄奇;金之钧;姜振学;左胜杰;;叠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问题及其研究意义[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王英民;刘豪;汤良杰;贾承造;金之钧;庞雄奇;;塔里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建造与改造的制约[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孙永革;;叠合盆地油源对比的思路与实践[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汤良杰;金之钧;庞雄奇;;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7 盛贤才;叶建中;陈丽华;;江汉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响应[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庞雄奇;姜振学;左胜杰;;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9 于靖波;张健;;塔里木叠合盆地地史的连井剖面及平衡剖面恢复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国荣;刘刚;鲁克改;冯世荣;;多旋回叠合盆地中铀找矿方向的思考——以准噶尔盆地为例[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东辉;叠合盆地勘探需解决三个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波;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理论逐步完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4 海凤 记者 赵凤华;973项目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取得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凤华;西部的油该从哪里寻找?[N];科技日报;2006年

6 汤良杰;摸清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家底[N];科技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一娟 ;科技为找油提供支撑[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建荣;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倪新锋;叠合盆地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6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16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