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致密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储层表征的主要参数有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三大类。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是以地震勘探信息为主,综合测井、试井、地质、采油及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分布、岩性变化、厚度变化、物性特征、所含流体和油气藏等一项综合性研究课题。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是复杂岩性油气藏及其各类油气藏(如构造油气藏,复合油气藏等)精细描述预测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阐述了储层地震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以及储层地震预测的基本要求。对道积分反演、递推反演、稀疏脉冲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反演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论述,同时本文也论述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几种常见地震属性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意义进行了介绍,并且研究和分析了地震属性的提取、优化及分析方法。在对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技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大民屯凹陷地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下段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根据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致密储层岩性的复杂性、自生自储及短距离运移成藏特点,提出了利用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岩石脆性三参数建立储层的“优势岩性”序列,明确预测目标,并利用岩心资料,系统分析沙四下段致密储层特征。同时,充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岩性之间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建立了岩性识别图版,并开展岩性二次解释。在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通过井震关系分析,运用多元地震属性线性回归分析、井震联合反演等手段,进行储层精细描述与预测。在储层脆性研究方面,通过横波重构方法,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模拟开展储层脆性研究。根据致密油地质评价标准,结合前人烃源岩研究成果,通过叠合烃源岩、储层厚度、储层脆性三参数综合优选“甜点区”。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下段储集层岩性以泥质云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孔隙分布在1%~10%,大部分分布在4%左右,渗透率小于1mD,孔隙类型主要以微观溶蚀孔、微裂缝为主,整体具有裂缝与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可形成以泥质云岩、泥质粉砂岩为储集层的致密油藏。储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致密储层厚度平面分布较为稳定,储集累计厚度主要在20~150m之间,工区西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为全区发育较好区域。储层脆性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各小层段整体脆性均较好,其中中段优于上段和下段,泥质云岩脆性优于其他岩性。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 沙四段 地震反演 致密储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P6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前言10-14
- 0.1 研究意义10
- 0.2 研究现状10-12
- 0.3 研究内容与思路12-14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1
- 1.1 区域构造背景14-17
- 1.1.1 整体构造格局14
- 1.1.2 构造演化14-15
- 1.1.3 断层发育特征15-17
- 1.2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17-19
- 1.3 研究区概况19-21
- 第二章 致密储层特征研究21-30
-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21-22
- 2.2 物性特征22-24
- 2.3 控制因素分析24-26
- 2.4 孔隙空间类型26-27
- 2.5 储层脆性特征27-30
- 第三章 储层预测方法研究30-43
- 3.1 地震反演基本原理30-42
- 3.1.1 反演的概念30
- 3.1.2 反演分类及其原理30-31
- 3.1.3 反演关键影响因素研究31-42
- 3.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42-43
- 3.2.1 地震属性及其分类42
- 3.2.2 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及其地质意义42-43
- 第四章 储层预测在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中的应用43-64
- 4.1 基础资料整理与校正43-45
- 4.1.1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43
- 4.1.2 测井曲线校正43-45
- 4.2 层位标定与三维地震层位解释45-46
- 4.3 储层测井岩性识别46-48
- 4.3.1 油页岩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分析46-47
- 4.3.2 沙四下段岩性综合识别47-48
- 4.4 储层敏感性分析及曲线重构方法48-51
- 4.4.1 储层敏感性分析48-49
- 4.4.2 曲线重构处理49-51
- 4.5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及关键参数选取51-55
- 4.5.1 综合标定及子波估算51
- 4.5.2 地质模型建立与分析51-52
- 4.5.3 反演关键参数选取52-54
- 4.5.4 反演结果分析54-55
- 4.6 地质统计学反演及效果分析55-56
- 4.7 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56-60
- 4.7.1 单一地震属性定量预测分析56-58
- 4.7.2 多元地震属性线性回归定量预测分析58-60
- 4.8 储层厚度分布特征与预测结果定量分析60-64
- 4.8.1 储层厚度分布特征60-62
- 4.8.2 预测结果定量分析62-64
- 第五章 储层脆性预测研究与含油有利区预测64-78
- 5.1 储层脆性预测研究64-72
- 5.1.1 研究区脆性指数统计规律分析64-65
- 5.1.2 脆性计算方法65-66
- 5.1.3 横波构建方法研究66-68
- 5.1.4 地震储层脆性预测方法初步研究68-72
- 5.2 含油有利区预测72-78
- 5.2.1 烃源岩“甜点区”分布特征72-74
- 5.2.2 致密油“甜点区”评价标准74-75
- 5.2.3 多参数“甜点区”优选结果75-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3
- 发表论文目录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成,周翼,谢桂生,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估计地震子波[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年02期
2 肖建华;沙漠点爆炸震源产生的远场地震子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3期
3 张广智,刘洪,印兴耀;井旁道地震子波精细提取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4 李国发,牟永光,王濮;交互地震子波提取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云美厚,丁伟;地震子波频率浅析[J];石油物探;2005年06期
6 赵秋亮,李录明,罗省贤;基于分形方法的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J];石油物探;2005年01期
7 黄健英;李录明;罗省贤;;基于高阶谱的地震子波估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喜武;年静波;黄文松;;利用广义S变换提取地震旋回的方法[J];石油物探;2006年02期
9 熊晓军;贺振华;黄德济;陈学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6期
10 张广智;印兴耀;刘洪;;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达;胡天跃;;基于高价统计量的多约束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于永才;王尚旭;袁三一;;部分频段地震子波提取[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李国发;王万里;;基于相位主值的双谱域地震子波相位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戚鹏飞;王君恒;于永才;;对数谱平均法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鲲鹏;张学工;李衍达;;基于复倒谱匹配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吴顺和;;地震子波形成的物理过程,表达式(正演)及其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广智;印兴耀;吴国忱;张繁昌;;应用双谱求取地震子波的相位谱[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苑书金;李承楚;;利用高阶累积量估算地震子波[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尹成;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的地震子波估计[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袁三一;陈小宏;黄饶;;相对“高频”频谱低移现象研究及对地震子波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雅珍;地震分频测薄层砂体效果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伯军;下扬子碳酸盐岩层系地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范兴燕;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利比亚KK&YY区块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德营;时频域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杨培杰;地震子波盲提取与非线性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单刚义;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多波照明及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葛利华;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邢磊;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侯贺晟;中国西部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何义中;裂缝油气储层检测与预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知伟;地震子波优化提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纪祥;基于S变换的叠前地震FVO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魏玉,
本文编号:88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8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