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一种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24 01:13

  本文关键词:一种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储层非均质性 双示踪剂方法 对流—扩散系统 穿透曲线 非均质单管模型 体积波及系数


【摘要】:根据非均质多孔介质渗流与示踪剂迁移理论,提出一种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通过构建考虑层间绕流的非均质单管模型,对双示踪剂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该方法利用两种扩散系数存在明显差别的示踪剂(离子型化学示踪剂溴化钾KBr和颗粒型荧光标记示踪剂荧光碳纳米颗粒Cdot)分别反映非均质多孔介质的总孔隙体积和非均质多孔介质内流动区的孔隙体积,识别储层非均质性和评价注入水的波及状况。结果表明:均质条件下KBr和Cdot的穿透曲线基本重合,而非均质条件下KBr和Cdot的穿透曲线产生分离,且KBr和Cdot在多孔介质中的流体置换率或改变率fv值相差较大;在一定的注入速率条件下,通过分析KBr和Cdot的产出规律及其fv值的变化规律,可识别储层非均质性和评价注入水的波及状况,验证了双示踪剂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康奈尔大学KAUST-CU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 双示踪剂方法 对流—扩散系统 穿透曲线 非均质单管模型 体积波及系数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06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269)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306450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5CX08004A)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94) 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T1502092)
【分类号】:TE31
【正文快照】: 3.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纽约伊萨卡14853;4.美国康奈尔大学KAUST-CU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纽约伊萨卡14853;5.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纽约伊萨卡14853)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为了采取措施提高注入水的波及效率,识别和预测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1989年04期

2 牛世忠;胡望水;熊平;;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3 张玮;;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动向[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4 张传河;李建红;;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炭技术;2011年09期

5 胡望水;曹春;何海泉;李相明;李松泽;李子豪;;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2年06期

6 李婷;赵军龙;许建涛;郑璇;曹军涛;;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技术综述[J];陕西煤炭;2013年01期

7 徐乐;牟中海;李积永;由超;王哲;;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4期

8 杨清喜;;临盘油田临十三沙二下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04期

9 何琰,殷军,吴念胜;储层非均质性描述的地质统计学方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肖蔚;苏北溱潼凹陷台兴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彦;李喜臣;张英志;张宇;;北一区断东西块葡一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构成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何珍;符力耘;方战杰;;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多尺度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光荣;刘秋兰;刘学刚;杜朝峰;卢燕;;利用组合模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于建华;李幼铭;;应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模拟储层非均质性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唐志远;孙赞东;魏建新;;基于物理模型的溶蚀孔洞型储层非均质性AVO/AVA反演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邢德敬;刘辰生;;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2~(上2+3)辫状三角洲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耀辉;吴大全;贾剑波;樊光梅;杨琴;付亮;;储层非均质性对大路沟三区开发效果影响探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李国会;蒙启安;包丽;李奕农;;砂体成因类型与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和含油性的控制作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史成恩;朱圣举;周益辉;;鄂尔多撕盆地中生界储层非均质性与开发对策[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周单;黄旭日;胡光义;;地震和相约束的建模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实习生 张秀振 本报通讯员 薛明;盗油反盗油20年较量揭秘[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翠玲;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0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