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春工业大学》 2015年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研究
冯单单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产业间的合作逐渐演化成为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能源作为特殊的产业,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局地性,使跨国性区域能源产业合作成为当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区域性的产业合作实际上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合作,产业链的形成也是产业合作不断细化、专业化的结果,产业合作的最基本模式是基于产业链的合作模式。因此,对于能源产业来说,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模式的构建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互补性极强的区域,建立送种产业合作体系显得格外重要,如东北亚地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价值链、国际合作等相关理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W能源产业合作为研究核也,建立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并W东北亚为例,综合评价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提出存在的问题W及解决措施,从而推动东北亚更加有效、稳定地合作,同时也为其它区域能源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本文整体有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详细阐述产业价值链、国际能源合作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提出文章的相关理论包括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国际合作理论W及国际能源合作理论。第兰章首先对能源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界定能源产业价值链的节点;其次根据W上的节点分析W及学者对合作体系的研究,建立能源产业合作体系。第四章建立评价模型,对能源产业合作体系进行评价;第五章实证部分,首先介绍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的现状,其次评价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措施;最后一章,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1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泽井安勇,富景筠;“东北亚大设想”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亚太;2004年12期
2 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5年06期
3 向晓梅;;区域产业合作的机理和模式研究——以粤台产业合作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孙霞;;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的挑战与政府的作用[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5 夏义善;;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及解决能源安全的思路[J];和平与发展;2006年01期
6 赵洪滨,金红光,林汝谋,蔡睿贤;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与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0年03期
7 朱显平;李天籽;;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孟浩;张继红;;应用型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9 王群伟;杭叶;于贝贝;;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关系[J];科研管理;2013年S1期
10 杨春梅;王维;;农产学研合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燕;国际能源合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杨宏林;能源经济系统能源开发、配置及能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3 郭晓立;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岩;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孙爽;东北亚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臧宏宽;不确定条件下碳税政策对能源环境系统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梁晓玲;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传奇,吴烨;西方产业竞争理论及对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2 洪燕云;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范莉梅;姜含春;;基于SWOT分析的建瓯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班美玲;周生茂;韦本辉;林卫东;李宝会;;广西能源木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5 张丽颖;李胜连;;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景娥;高晓勤;;清真食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7 贠晓兰;;利用产业价值链接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8 孙瑜;;农产品价值要素理论视角下的马家沟芹菜品牌建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9 杨亚达;姜秀萍;;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基于动态能力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汪长明;傅菊辉;;中印能源竞争与合作析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寇亚辉;;城市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初探[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梁新弘;;企业成长策略的再思考——价值创新途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敬东;高世超;;新时期中部地区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探索——以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宗和;;浙商竞争力的解析与提升[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6 帅萍;孟宪忠;;不完全契约:理论假设、约束及发展[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赵颖华;;我们不同于任何报纸——北京科技报全新改版5年的探索与实践(2004-2009)[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刘艳良;;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杨宏伟;;基于组织文化的饭店核心竞争力浅析[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娜;王先庆;;我国上市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卿定文;基于金融伦理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汪琼;我国轿车企业新车面市时间与先行者优势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油菜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倪蔚蔚;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明;二次降价销售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琳琳;上海浦东游泳馆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磊;基于DEA方法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建立;吉林汽车制动器厂绿色采购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2 司夏萌;刘云;张立;;群体间交互对舆论演化影响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杨占伟;;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课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4 雷仲敏;西部能源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J];能源基地建设;2000年Z1期
5 杜蓉;姜树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6 杨建强,罗先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4期
7 吴青峰;程庆华;刘慕仁;;噪声影响下舆论传播的建模与仿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1期
8 李红权;;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金融风险管理——一个基于非线性动力学视角的分析原理[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9 陈洪宛;张磊;;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10 李天录;;基于FAHP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技和产业;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惠民;李艳杰;王庆华;胡振兴;;微尺度力学检测技术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燕 孙洪波;[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国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3 本报驻首尔记者 曹世功;[N];经济日报;2008年
4 ;[N];人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胡珺;[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李东勋;[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齐永茂;[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栗清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欣欣;[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于欢;[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润然;复杂网络上的几种动力学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贾春晓;基于复杂网络的推荐算法和合作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雷;合作的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外交学院;2005年
9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昌明;合作行为与经济学中的互补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景楠;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国际低碳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高达宏;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习鹏;动态群决策偏好演化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田红莲;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碳税实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丁治平;《京都议定书》下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耿诺;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8 陈文婷;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在温室气体减排规划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李延峰;不确定优化方法在能源规划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鑫;;飞思卡尔简化汽车电子开发,满足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需求[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峰;;基于虚拟组织的图书馆集群创新合作体系探讨[A];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志辉;[N];学习时报;2008年
2 李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3 记者奚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魏怡兰 通讯员 钟参云;[N];惠州日报;2011年
5 李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炳珑;[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重庆市科委主任 周旭;[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黄还春;[N];温州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杨毅涵;[N];福建日报;2008年
10 钟文;[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单单;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2 安雪培;构建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体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相关作者
>安雪培 >冯单单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4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