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模型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模型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3年
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模型及应用研究
郑江涛
【摘要】:水电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还直接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资源节约与管理。因此,如何在获取水电开发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实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山区河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在全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配置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山区河流的水电开发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而特殊的。本文以怒江流域为研究实例,从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承载力、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温的影响、水电开发的水足迹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模型的研究及应用。通过分析山区河流的基本特征,从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功能和人类服务功能出发,分别构建了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模型及基于信息熵和逼近于理想解排序法的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怒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所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合理可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结果显示,在怒江地区进行适当的水电开发,能有效地改善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改善了整个山区河流生态系统中河流系统和两岸山地系统的极度不平衡,使整个山区河流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水电开发和旅游开发后,怒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且前者增幅较后者大,二者协同开发可以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收入更高。 (2)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影响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念,提出水电开发对区域生态承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和改进遗传算法的计算模型。以怒江州为例,深入分析了水电开发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水电效益最大化与环境负影响最小化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为追求目标,探讨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条件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怒江中下游“一库四级”水电梯级开发模式下,怒江的水电开发对怒江州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水电开发对河道水温影响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基于MIKE11软件,建立了一维水温模型和立面二维水温模型,为河道水温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以怒江流域为例,进行了天然河道水温数值模拟和“一库四级”梯级开发下的库区及河道下泄水温变化的预测,研究了怒江水电工程对河道水温的影响规律、库群形成状态与河道水温的关系、水库调度方式等对河道水温的累积影响;最后针对冷水下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怒江水电运行的水温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水电开发中水足迹研究。将水足迹分析法应用到山区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水资源消耗评价中,通过评估怒江梯级干流电站的水足迹,研究其在发电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数量,对于尚未建设的怒江干流梯级电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拓宽了水电开发的水资源利用评价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143;X1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洁;;重庆巫山千丈岩梯级水电站的生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许玉凤;董杰;段艺芳;;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生态恢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邹淑珍;吴志强;胡茂林;刘彬彬;;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5 卫晋晋;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张士杰;刘昌明;王红瑞;李国强;谭红武;;水库水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邓晓军;谢世友;王新华;;重庆市2004年的水足迹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8 吴阿娜;车越;杨凯;;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河流健康内涵及表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9 王中根,夏军;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裘善文;李风华;;试论地貌分类问题[J];地理科学;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晏志勇;[N];中国电力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东霞;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生态承载力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周晓蔚;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天勇;我国城市商圈生态演进规律及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付会;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熊春梅;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予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韦晓宏;可持续经济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王云霞;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绍春;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邰姗姗;大连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恢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丽;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新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nergy Footprint in China Based on STIRPAT Mode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5期
2 方崇;韦庆辉;梁汉吉;;遗传投影寻踪回归在火灾后高强混凝土损伤科学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陈华友;熵值法及其在确定组合预测权系数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周阳;郭维东;梁岳;董延超;;弯道内非淹没丁坝附近水流流态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常玉光;佟艳;;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6 李玉凤;刘红玉;;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和水文地貌评价法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中的综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7 王静;谢世友;孙香莉;;浅议虚拟水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8 刘玉洁;;重庆巫山千丈岩梯级水电站的生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9 关劲峤;江波;;江西省2004年生态容量的计量分析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10 贺巧宁;;基于ArcGIS Engine的河道断面生成与数据获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永强;;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翁士创;朱远生;杨静;陈雅倩;;水文变化评估及其在珠江河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王卫红;田世民;孟志华;赖瑞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4 陈翰林;陈子珊;;深圳地区河岸带健康评价方法初探[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5 荆福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袁喜;李丽萍;涂志英;石小涛;黄应平;;温度对鳙鱼运动耗氧率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张卓颖;石敏俊;杨红;;虚拟水贸易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对比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郑江丽;邵东国;王龙;吴玉婷;;健康长江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刘纪根;张平仓;喻惠花;;长江流域典型水土流失区健康诊断[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禹雪中;夏建新;杨静;马巍;;绿色水电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9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淑琢;莱芜城区牟汶河综合治理的水文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党国慧;我国火力发电引发环境问题的伦理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建喜;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锁;合肥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效益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于凤燕;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3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4 童飞;杨志峰;姚长青;隋欣;;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5 陆俊卿;张小峰;袁晶;冯小香;;高精度格式在河道水温模拟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6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7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8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9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10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谢彦君;叶苏平;;财政旅游扶贫的特点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实施战略[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晏志勇;[N];中国电力报;2008年
2 高舜礼;[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麟;河口流域有机农药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风险影响评价[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昌志;基于GIS的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蔡立哲;河口港湾沉积环境质量的底栖生物评价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李如忠;河流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童春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盖美;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吕世海;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王晓峰;基于TMIS和TGIS比较的陕西旅游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韦庆;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环境退化驱动因子分析及恢复治理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孙丽;基于流域综合管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陈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农村水土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范林君;网箱养鱼对红光水库和百丈水库水质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蒲灵;季节性冰封水库垂向水温分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严芷清;中国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玉鹏;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关键生态功能区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王铁虎;西北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年
10 陈刚;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治国;王世岩;胡明罡;;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艾学山;王先甲;;打造健康河流 维持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3 丰华丽;陈敏建;王立群;;河流生态系统特征及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罗波;;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07期
5 赵彦伟,杨志峰;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时空尺度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3期
6 汪洋;葛继稳;胡艳;;山区河流中水利工程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以湖北神农架林区长坊二级水库电站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7 肖建红;施国庆;毛春梅;邢贞相;;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J];水利经济;2008年01期
8 秦建明;;黄河的河流生态资产评估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0年09期
9 王薇,李传奇;景观生态学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06期
10 毛战坡,王雨春,彭文启,周怀东;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辉;蔡大应;;黄河干流水库群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价值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王立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生态修复对策[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中;麦克·阿克曼;罗艳;龚峰景;陈孟荣;林霞;;宁波市樟溪河环境流量分配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杨常青;蔡春霞;舒艳;;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及解决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刘晓辉;陈忠暖;;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符刚;林万祥;;基本财务信息、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许信旺;;池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玉海;;由点到面: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跃变[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10 唐云舒;;生态农业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探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自然保护协会 Doug Blodgett;[N];人民长江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可兴;[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曲志深 七台河市长;[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4 王镇;[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N];人民日报;2009年
6 刘婧;[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市委副秘书长 贾培新 市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处秘书 梁智军;[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8 ;[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才旺达;[N];西藏日报;2001年
10 张以民;[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江涛;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肖培灵;潍坊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姚晓东;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何用;水沙过程与河流生态环境作用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为;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8 孙璐;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高晓琴;南通市城市生态河道构建理论及其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竹青;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D];河海大学;2005年
2 熊勇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江南;娄底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进标;广东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叶冬梅;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张楠楠;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欣;略阳电厂技改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邢进元;北京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钟卫阳;西部各省区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瞿军业;未来四方集团拍卖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水电开发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模型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