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20
本文关键词:大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以巢湖“两河两站”工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2006年
区域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张曙红 武鹏程
【摘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环境决策已不单纯是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而是强调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统一决策。区域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管理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以区域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区域环境承载力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了区域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集成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于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分类号】:F127;F205
【正文快照】:
1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 内日益受到重视,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 人类的共同目标。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 了严重污染、沙漠化、资源严重浪费、城市缺水等一系列问 题,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之间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匡少平,徐倩;青岛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经济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2 王德发,阮大成,王海霞;工业部门绿色GDP核算研究——2000年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3 雷明;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4 李玉文,关兆红,任彩银;灰色关联分析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10期
5 段学军;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6 陈文颖;环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7期
7 江厚顺,刘策;油田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新疆油田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华,马众模,黄世祥,雷能忠;基于GIS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安徽地质;2001年04期
2 张晓颖;刘小峰;;工业增加值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3 聂钠;于坤香;;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业环境经济核算思路[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4 吴佳鹏;陈凯麒;;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王德发;;能源税征收的劳动替代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2002年大气污染的CGE模型的试算[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6 王征;汪诚文;施汉昌;;城市污水处理厂Web决策支持中心的设计与开发[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7 姚伟;伍爱友;;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建筑物火灾控制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1期
8 张洁;李同昇;周杜辉;;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年02期
9 袁占良,黄俊华;基于网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崔立志;;能源、经济和环境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辉;丁桑岚;苏仕军;王红磊;姚远;;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案比选方法研究进展[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欣娜;雷明;;中国2007绿色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应用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匡祥琳;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李昌志;基于GIS的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朱秋燕;江西省能源效率及环境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宋镝;辽宁省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璟;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评价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晋夫;物联网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栋;王庄煤矿及后备区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晓颖;工业结构对废水排放的影响及污水处理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胜,童利忠,赵冬梅,陶章华;灰色决策模型在城市交通环境大气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3期
2 史晓新,夏军;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灰色层次模型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10期
3 吴新根,葛家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年03期
4 徐福留,卢小燕,周家贵,曹军,李本纲,陶澍;大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以巢湖“两河两站”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4期
5 刘德华,蔡尔范;用自组织方法分析油藏动态[J];石油学报;1994年02期
6 廖明球;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测算探讨[J];统计研究;2000年06期
7 高敏雪;环保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J];统计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芬,刘斐;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2 王永瑜;;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述评[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3 严婷婷;贾绍凤;;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综述[J];水利经济;2009年01期
4 张建中;朱晓影;;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化产业布局研究[J];创新;2009年06期
5 张郁;邓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吉林省水资源经济效益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秋红;;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甘肃产业完全依存关系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宋辉;宋瑞鹏;;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6期
8 毛超艳;陈俊杰;;投入产出模型在重庆港经济贡献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1期
9 郭培源;李海波;张友棠;;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段瑞君;;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多部门协调增长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曙红;武鹏程;;区域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2 李建民;蒋学杰;沈君;张晓杰;吴沙沙;;山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与经济协调性问题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3 宋辉;;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井百祥;刘长庚;杜吉中;;FDI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5 韩俊;;壮大县域经济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安和平;赵栋昌;王君莉;邹波;;贵州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探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王健;王建军;李双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8 张鹏;李宁;吴吉东;;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方法及恢复重建模拟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洪业应;;毕节试验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长治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关于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A];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杜鹰;[N];江西日报;2010年
2 ;[N];中山日报;2007年
3 记者 时玉田;[N];莱芜日报;2006年
4 李文生;[N];深圳特区报;2005年
5 傅立刚;[N];贵州政协报;2007年
6 尹冰 刘城;[N];秦皇岛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齐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周建国;[N];浙江日报;2001年
9 朱新峰;[N];农民日报;2001年
10 记者 何炎 通讯员 刘月珍 潘国辉;[N];民营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济人;我国军事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杨承志;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及其管理创新[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盖国凤;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毛果平;基于投入产出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湖南省资源—环境—经济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8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永凯;CGE模型在北京奥运经济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俊燕;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EV-R-EC投入产出分析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国娜;能源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昶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闫婷婷;济南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伟光;促进吉林省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中瑞;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黄宗敢;泉州山区与沿海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张向敏;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晨光;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环境承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以巢湖“两河两站”工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3362.html